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习俗

问题描述: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习俗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09-28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春节的习俗
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浙江各地的风俗与全国一样,新春佳节也特别隆重、热闹、庆祝活动以吉祥为核心,丰富多彩;主要有放爆仗、拜年、吃年糕等吉祥风俗.
1、初一必讲吉利话:
《西湖浏览志》载,明代杭州等地春节每家每户在厅堂上把柏树的枝杆插在柿饼上,下面以大桔子托住,应“百事大吉”之句;因为柏、柿、桔即“百事吉”谐音.
2、小年夜的习俗:
苏杭一带把正月初三作为“小年夜“的习俗,这一天不能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这天每户接灶神,凡宅旁有井之家,早晨备香火,素菜供奉于井栏旁,并将除夕在井栏上新贴的红纸封条揭去,名曰:“开井”.
新年初五,杭州的一般居民家家户户购买“寸金糠”供祖宗,讨个“日进寸金”的吉利.
元宵节
唐宋时期,浙江各地的元宵观灯习俗已十分盛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正月十一夜日》就是记录了杭州元宵灯夜的盛况,把杭州的元宵节与京都灯会相比美:
“灯火家家市,箫笙处处楼.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
到了宋代,三天的元宵灯节又延为五天,以应“五谷丰 ”的吉兆 .据《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述:“南至龙山,北至北新桥,四十里灯火不绝”.从官巷口到众安桥悬卖各式花灯称为“灯市”.当时家住杭城官巷口之南面保康巷的著名女诗人朱淑贞曾写下《元夜》词说:“花市如灯昼.”府衙门前扎大型彩灯时称“山棚”.灯口千变万化,琳琅满目.其中以苏州、福州产的灯为富丽堂皇,有用五色珍珠结成网的“珠子灯”,镞镂精巧的五色染成的“ 皮灯”,五色蜡纸糊与的旋转如飞的“戏马灯”,还有引人注目新安产的无骨灯.此灯制作特殊,《武林旧事》说:其法用绢囊贮粟为胎,因之烧缀,及成,去粟,则混然如玻璃球也.景物巧夺,前无其比.
元宵之夜,居民倾城而出,上街观灯.约至二鼓时分,知府乘小桥上街游尝,并东市西坊搭台,上,坐观,台上.成为观灯的高潮.
皇宫之内,为了表示与民同乐,在复古、膺福、清燕、明华等殿县灯持彩,气氛热烈.同时又在丽正门搭起五大高的彩灯楼,称为玻璃灯山,上千只各式精制的彩灯,怪怪奇奇,无奇不有.“正中用正色玉栅灯排成“皇帝万岁”四个大字.二鼓时分,乐声四起,烛灯彩旗纵横,皇帝乘着辇,一路观赏游览,直登上丽正门城楼,宴请文武百官,形成宫中观光之高潮.著名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两次观看杭州的元宵灯节,一次是血气方刚的十九岁,一次是六十年后再入朝庭修实录史书,他感叹地赋诗一首:
“承计当进入帝城,笙歌灯火连夜明.宁知六十余年后,老眼重来看太平.”
元宵夜灯市以南宋为最盛,明清沿袭.直至民国时期,杭州元宵节仍很兴盛.元宵灯市一般在十二日开始,至十八日落灯.十二日将新做龙的龙灯抬至城隍山龙庙,拜供后,以墨汁点其睛,称为“开光”,俗叫“龙灯上山”.
清代杭州,据《江乡节物诗》载“十三日上灯节,家家户户以糯米粉搓成小粉团,煮以供祖先,称为“上灯圆子”.十五夜,用糯米粉搓成大圆子,其中馅有切得细细的胡桃、花生、芝麻、枣子、鸡油、豆沙之类,名曰:“灯圆”.
端午节的习俗
旧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古代“午”与“五”同音,故又称端午为“端五”、“重午”、“重五”等名.
端午节起源的说法不一,浙江一带在魏时期已开始成为纪念伍子胥、曹娥等名人志士的活动.明清时期,杭州西湖龙舟竞渡尤盛.据《杭俗遗风》载:西湖龙舟四五只,其船长约四五丈,头尾均高,彩画如龙形.中舱上下两层,首有龙头太子及秋千架,均为小孩装扮太子立而不动,秋千上下推移,旁到十八般武艺各式旗帜,门列各枪.中央高低五色彩伞,尾有蜈蚣旗.中舱下层敲打锣鼓,旁坐水手划船.若做胜会,大船停泊湖中,龙舟四周围转,鱼贯而行.如抛物件,各龙舟水手争抢.最难抢的是钱和鸭子二物.钱下水则沉,鸭子下水则游,各舟你争我逐,大为可观.“据康熙《杭州府志》载:龙舟在祀神享先之后,各至河于湖上以观竞渡,龙舟多至数十艘,崖上人如蚁,近日半山龙舟争,俱于朔日奔赴,游人杂沓,不减西湖中.
乞巧节的习俗
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俗你“七 ”,是传说中天上的牛朗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在民间妇女有乞巧的习俗,故又名“乞巧节”或“少女节”.
朗读织女的神话故事经千年的流传,日益完整而美丽动人,引人入胜.就是到现在浙江各地也流传甚广在绍兴等农村,这一夜许多少女一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夜深人静如能听到牛朗织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这一夜据《荆楚岁时记》载:“妇女结彩楼 七孔针或以金银五石为针、陈 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有符应.”这些一千五百年前的乞巧活动,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绍兴、杭州则盛水一碗在露天中过夜,次日,把碗水端在阳光下,如看到碗面上结了一层薄衣,投入一枚小针浮其上,看 倒影,若像剪刀、尺等形状则妇女能得巧.或出现书影,则认为读书有出息,如遇见帽影认为会嫁给做官的人.
中元节的习俗
夏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传上元节为人节,中元为鬼节,又称七月为鬼节.
“中元节”又称“兰盆节”,这是道教和佛教在同一天举行的不同节日.道教以上中下三元合天地水三宫.天宫赐福、地宫赦罪、水宫解厄.兰盆(即盂兰盆会)是佛教真诚为追荐祖生而举行的仪式.“盂兰盆”三字是梵文的译音,意即“救倒悬”,这与佛教故事目连救母有关.在浙江,“中元节”祭祀仪式各地大同小异.
在杭州,七月十二晚,家家必备莲蓬、藕、老菱等时鲜食品,以供祖先,说是七月地狱之门开放,祖宗进出自已,故每家须接之.前二日,凡新近有丧事的人家,灵前持白灯,结白彩,供上好的点心,拜佛念经称为“拜中元节”.七月十五日,以鸡冠花供祖宗,这日祭祖,须有素馄饨一碗,以面粉皮裹雪里荠菜及豆腐干为馅子.
杭州各县还有七月半在家祭祖的习俗.先做好白纸封筒,内装锡箔折叠的银锭、元宝,封口后,上写某代祖宗字样,上首书“敬奉”二字,下首书祭礼者辈份名字,背后书封口的日期.祭祀在晚上举行.或在中庭,或在中堂,供桌上摆好菜肴、酒壶、酒盏和盛好的饭,然后燃烛点香,由家长领着小孩拜祭祭毕,在门外地上燃烧封筒.烧过封筒后,再从每碗菜里挟出一点菜和酒,洒在地上,好告 结束.
中秋节的习俗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或称“仲秋节”.
中秋之夜的月亮最亮,最圆,故把它看成团圆的象征,又称为“团圆节”.浙江各地,中秋节看得很重,各地的风俗大同小异又因这季节正是江南秋高爽的大好时光,所以中秋之夜显得既活泼又隆重,并十分美丽.
在杭州,这天晚上家家祭月,祀品为月饼、方柿、栗子等类时令食品.祀月是在天井中搭台、设案、点起香.有伴唱文书的,说唱古今书籍,编成七字句,一人弹弦而唱之.不过此各仪式,今已失传.中秋赏月的胜地,在西湖“三潭 月”.所谓三潭,实际上是三个建在湖中的三个石塔,中空,每座石塔的壁上有五个等园孔,如在中秋明月之夜,在中点上蜡烛,五个孔用纸封好,这样在湖中就有15个似月亮的倒影,连天空中的月亮共有十六个月亮在水中.西湖的夜景此时美不胜收,妙不可言了.合家团坐,喝酒赏月,出门在外的都尽力设法回家团聚,俗称“团圆节”.家家户户吃月饼,月饼是圆的象征合家团圆.
重阳节的习俗
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因为九是阳教,所以重和就是重阳.这是中国的传统节目.
传说东汉年间,汝南人桓景从费长房学道,一天费长房告诉他:“今年九月初九,你家有大灾难,你马上回家,做些彩衣袋,内装,每人一袋,挂在肩上,登高,在山上饮菊花酒,就可以免祸.”桓景听了,便照着办.第二天回家一看,鸡犬都死了.以后,“重九”登高可以免灾得福在民间传开并成风俗.
“重九”在浙江省正处于深秋之季,金风送爽,天高云淡,登高望远别有一番情趣.在杭州,这一天早上许多卖小吃及卖糕饼的店均有“重阳 ”出售,糕为方形、菱形,上面嵌一些栗子,插上红绿纸剪成的小旗.家家都买此 当早餐,以应节日.
这一天登高爬山,如登城隍山、玉皇山、宝石山、葛岭初阳台等.认为登高之后运气好,万事如意,节节升高.此俗一直到现在盛行.
冬至的习俗
冬至,这是一年24个气节中较重要的气节,一般在12月的22日,也有21日、23日的.这一天太阳经过冬至点,我省都处在北半球,因此,白天最短,夜间最长.浙江人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在杭州,吃年糕习俗从古到今还是未变,有吃汤年糕的,有韭芽肉丝炒年糕的.也有买红色的嵌有猪油的“玫瑰油年糕”,及白色上粘有糖桂花的“桂花年糕”在锅中蒸着吃.吃年糕在早餐较多,取万事开始吉利之.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解题方法 技巧
下一页:过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