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报“中秋节”为中国的文化遗产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封信

问题描述:

关于申报“中秋节”为中国的文化遗产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封信
100字已上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11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中国传统的节日体系所依据的时间系统主要是阴历,同时兼用阳历.这是一种兼顾日月,协调阴阳的时间框架.阴历依据月亮的弦、望、晦、朔确定月的周期,阳历依据从地表观测到的太阳的变化确定年的周期.春节、中秋节等与月的圆缺联系在一起,夏至、冬至等与太阳在回归线上的来往周期联系在一起.综合太阳和月亮与人和自然的关系来确定节日的时间,能够更好地体现人与天(自然)的关系.中国人对月亮和月光的细腻感受发展为很独到的文化创造,由此积累的文化对人类文明是一个巨大的贡献.中国人围绕中秋节所进行的文化发明和创造,特别把自己的审美价值和伦理价值寄托在满月意象之中,对作为象征符号的满月极尽铺陈、演义之能事,为我们今天在较好的物质条件下过一种有文化的生活积累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又称为月夕、月节、团圆节等,都或明或暗地表达着对满月的重视.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秋》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圞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寠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在举世同乐、合家团圆的背景下望月、玩月、赏月,中秋节俗在宋代已经基本定型.此夜金吾不禁,说明此节得到了正式制度的配套服务.
  后世中秋节的节俗主要是拜月、赏月和吃月饼,有些地方流行兔儿爷,有些地方有摸秋(或送瓜)之类的习俗.拜月本是天子专有的礼制,到明清时期,民间对月的祭拜非常普遍.明代祭月用圆形果饼,有专门的通用的月神像可买,所谓“月光纸”绘有端坐的月光神、鲜花、桂殿、月兔捣药等图象.月饼即是祭月供品,又是全家人欢度节日的食品,还作为赠送亲友的礼品,在明清时期风行各地.明清相沿,月饼先作祭品,再作食品,并被赋予团圆之意.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