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齐桓公伐鲁……物不可全\"的翻译

问题描述:

从\"齐桓公伐鲁……物不可全\"的翻译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1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译文:齐醒公项打鲁国,鲁国不敢轻易迎战,而在距离都城五十里的地方划定了边界,请求 比照附庸国来听从齐国,齐桓公答应了.曹刿对鲁庄公说:“您宁愿死了又死呢,还是宁愿活了又活呢?”庄公说:“此话怎讲?”曹刿说:“听从我的建议,国土必将扩大,您自身必将安定快乐,这就是活了又活.不听从我的建议,国家必定灭亡,您自身必将危险受辱,这就是死了又死.:庄公说:“请让我听从你.”于是第二天将要在神前盟誓缔约,庄公与曹刿都怀藏宝剑走到祭坛上.庄公左手抓住齐桓公,右手拔出剑来架在自己脖子上,说道:“鲁国国都原本距边境几百里,现在离边境只有五十里,没法活了.估量着大概要死,就让我在您面前自杀.”管仲、鲍叔要进前,曹刿按剑挡在两个台阶中间说:“再说两位要改变国界,谁也不要前进.”庄公说:“以汶水为界才行,不然请让我死吧.”管仲说:“用土地保护国君,而不是用国君保护土地,请君王答应他.”于是在汶水之南划定了疆界,与庄公盟誓缔约.齐桓公回来之后不想给鲁国土地,管仲说:“不行.别人特地劫持君王而不是真心盟誓,君王却不知晓,不能算是聪明;临难却不得不听别人的,不能算是勇敢;答应了人家却不兑现,不能算是有信用.不聪明不勇敢没信用,有了这三种缺点,是不能取得成功和名誉的.给了鲁国土地,虽然失去了国土却得到了信用.凭四百里见方的土地被天下人信服,君王仍然有收获.”庄公,是齐国的仇敌;曹刿是害人的人.对仇敌和害人的人都讲信用,又何况对其他人呢?齐国九次聚会诸侯而能聚会成功,一次匡正天下而天下人听从,就是从这一点产生的.管仲可以说是能够顺应外物的人啊.把耻辱当作光荣,把困窘当作通达,虽然在前边有所损失,但可以说后来收获得更多,事物不可能十全十美啊.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