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魏徵,长孙皇后之间的故事?

问题描述:

唐太宗,魏徵,长孙皇后之间的故事?
要串起来,不要分开的黏贴~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2-02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我只看正史,野史忽略.
我所知道的事情有三件.都是在两唐书上说的.
事件一: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长女长乐公主要出嫁,因为很得父亲母亲的宠爱,就任性地要求自己的嫁妆比永嘉公主(李世民的妹妹,应该不是李世民的亲妹妹,大概是族里的.反正是长乐公主的姑姑辈的.武德年间出嫁.)要多一倍.唐太宗认为,永嘉公主出嫁的时候是武德年间,国力尚且虚弱,不能给永嘉公主很丰厚的嫁妆.现在已经是贞观了,国力强盛,给自己心爱的女儿多一些嫁妆也没什么不好.于是就答应了女儿.
这件事很快就被魏征知道了.魏征就进谏说这样做不符合礼节.侄女的嫁妆怎么能超越姑姑的呢?唐太宗不太高兴.
回去以后,太宗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皇后.皇后却很高兴地说,“我曾经听说您看中魏征,一直不知道原因.今天听说了他的进谏,我觉得他实在是能够抑制主上私情,正直的社稷之臣啊.我与陛下是结发夫妻,情深意重,每次与陛下说话的时候尚且要察言观色,不敢轻易冒犯陛下的威严.如今魏征身为外臣,却能不顾及自己的安危犯颜进谏,实在是难得的贤臣.常言道‘忠言逆耳利于行’还请陛下详查,那就是天下的幸运了!”(原话:尝闻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曲蒙礼待,情义深重,每言必候颜色,尚不敢轻犯威严,况在臣下,情疏礼隔,故韩非为之说难,东方称其不易,良有以也.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有国有家者急务,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
于是公主就操着这不甚丰厚的嫁妆出嫁了.
皇后觉得这样还不够赞赏魏征的,就又赐给了魏征钱和五百匹帛,并传话说“早就听说了您的正直,如今才见识到.希望您继续保持这样的心地情操不要改变.”
事件二:
魏征以直谏著称.虽然李世民是明君,但也常常因此而十分生气.
有一次魏征直谏让李世民怒火中烧,回到皇后那里,狠狠地说“一会儿一定要杀了魏征这个乡巴佬!”(原话:会须杀此田舍翁!)
长孙皇后什么也没有说,默默地退了下去,在内室中换好了重要场合才穿的礼服,跪在李世民面前,恭祝李世民.李世民吓了一跳,问其原因,皇后才缓缓开口“妾闻‘主名臣直’,今魏征直,可见陛下明.”
皇后如此巧妙地劝谏,使李世民怒气全消,魏征也得以保命.
事件三:
长孙皇后贤良淑德,有时会主动为李世民纳妃.一次,她看上了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年方二八的女儿,就建议李世民把她召入宫中.李世民欢欢喜喜地下了册封诏书.可是百密一疏,事情却被魏征知道了.原来消息有所偏差,郑氏女子早就许配了人家.魏征眼里揉不得沙子,立即告诉了李世民,要求李世民顾及声名,把郑女退还给夫家.太宗惊闻这个消息,立刻把册封使者召了回来.
太宗大概是因为失去了美女,便有些怅然若失.以房玄龄为首的重臣见状,纷纷提出,诏书已经颁布,怎么能因为魏征的几句话就退回去呢?何况郑女的夫家也赶紧声明,说与郑氏绝无婚约.皇帝于是乎心动,就拿着郑女夫家的奏章给魏征看.魏征说,“他家不过是害怕重蹈太上皇情敌辛处俭的覆辙罢了.”原来李渊有一嫔妃,是太子舍人辛处俭的妻子,李渊夺其妻而生恨,越看辛处俭越别扭,干脆就把他降级外调做了县令.
这下李世民才恍然大悟,表示自己再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并且发诏书自责.事情才告一段落.
就这样啦~
我暂时就知道这些.第三件事情的皇后与魏征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嗯,但是也算有关系吧,因为郑女是皇后亲自看上的.但前两件事情都是皇后在为魏征说话.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