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介绍几个成语故事呀

问题描述:

谁能帮我介绍几个成语故事呀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2-1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1.闻鸡起舞
语出《晋书·祖逖传》
祖逖(公元266-321年),字士稚,晋代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北)人.父亲祖武,任上谷太守.祖逖少年丧父,有兄弟六人.哥哥祖该、祖纳都很有才干.祖逖性情豁达、狂放,十四五岁还未开始读书,哥哥们都替他发愁.然而,祖逖轻仗义,为人慷慨大方,每至农家,就以哥哥的名义散发谷、帛赈济穷人,乡里的人都很敬重他.后来,祖逖博览群书,涉及古今,往来于京师之间,看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济世之才.
祖逖寓居在阳平.24岁时,阳平推举他为孝廉,后来又被苊举为秀才,但是他都不答应.
故事说,祖逖与司空刘琨都当过司州主簿,二人感情深厚,如影随形,关系极为密切,经常盖一条被子睡觉.有一天夜里,有一只鸡在半诳就叫起来了.按当时迷信的说法,在半夜鸣叫的鸡是荒鸡,听到荒鸡的叫声是不吉祥的.可是,祖逖听天荒鸡的叫声后,却把刘琨踢醒,对他说:“这不是不祥的声音.”于是,他起来舞剑.
“闻鸡起舞”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人们用它形容怀有壮志,勤勉奋发.
《晋书·祖逖传》:
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mou2),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cu4)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3.一匡天下
语出《论语·宪问》
故事说,有一次,孔子与学生子路、子贡讨论起仁德来.子路说:“齐桓公的哥哥公子纠与齐桓公争夺君位,齐桓公杀了他.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纠的家臣,公子纠被杀后,如忽自杀,管仲却归服齐桓公,并当了宰相,活得好好的,却没有自杀.”子路又说:“这样看来,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齐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这都是依*管仲的力量啊!这就算是他的仁德吧!这就算是他的仁德吧!”
子贡不赞成孔子的看法,他说:“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管仲的主人公子纠,管仲不仅没有自杀,反而去辅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并使天下走上正道,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他的恩惠.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着头发,衣襟向左开,被少数民族统治和奴役了.难道管仲这样的人也要像一般老百姓那样恪守小节,在小山沟中自杀也没有人知道吗?”
“一匡天下”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匡(kuang1):纠正.“一匡天下的意思是,使天下的一切事情都得到纠正.
“左衽”也是从这个故事来的.衽:衣襟.左衽:衣襟向左天,是古时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打扮.人们用“左衽”比喻受外来异族的统治.
《论语·宪问》: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du2)而莫之知也?”
4.四海为家
语出《史记·高祖本纪》

秦朝灭亡以后,汉高祖刘邦打败了与他争雄的楚霸王项羽,做了皇帝,迁都长安,建立了西汉王朝.但是,刘氏政权初建,天下并不太平.各地异姓诸王拥兵自重,常情不轨之心;一些为建立西汉王朝立过汗马功劳的中小将领也伺机起哄;六国残余贵族也想东山再起.匈奴贵族的侵扰,同姓诸王的祸患,都构成了或大或小或远或近的动乱因素.刘邦东征西讨,平定叛乱,常常地体会到创业之艰辛,守业之不易.
故事说,公元前199年,汉高祖刘邦平定叛乱后回到长安.这时,丞相萧何已下令营造了未央宫.此宫建造得十分宏丽,东立苍龙阙,北有玄武阙,前殿、武库、太仓等,一应俱全.汉高祖刘邦回来以后,看到宫殿如此壮丽、奢华,顿时勃然大怒,责问萧何说:“天下混乱苦战数年,谁胜谁负尚不可知,你建造如此豪华的宫殿,未免太过分了吧?”萧何回答:“正因为天下尚未十分安定,才可以乘此机会建造宫室.况且天子占有四海之地,不把宫殿建造得壮丽一些,不足以表现天子的威风.建造得壮丽一些,还可以叫后世人永远超不过它!”汉高祖刘邦听后,顿时转怒为嘉.
“四海为家”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它本来的意思是说,帝王占有全国,用以形容帝王事业的宏伟富有.
后来,人们把它转意,用它形容飘泊流浪、足迹不定.现代人又用它比喻志在四方,不依恋于家庭或故乡.
《史记·高祖本纪》:
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也有以加也.”高祖乃说(yue4).
5.见危授命
语出《论语·宪问》
故事说,春秋时期,孔子教授许多学生.有一次,学生子路问孔子:怎样才能做一个完美的人.孔子回答:“如果具有臧武仲(即臧孙纥,鲁国的大夫)的智慧,孟公绰(鲁国大夫)的克制,卞庄子(鲁国大夫)的勇敢,冉求(孔子的学生)的才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这样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了.”孔子又说:“现在何必要求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呢?现在的人,只要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遇到国家或君主有危急时而肯付出生命,久处困境也不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了.”
“见危授命”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授命:献出生命.人们用:见危授命”表示,看到国家有危难时,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论语·宪问》: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yao1,通“约”)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生物 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