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国情怀.有爱国情怀的事例...古今中外都要有...

问题描述:

有爱国情怀.
有爱国情怀的事例...古今中外都要有...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1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⑴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1932年,吉鸿昌回国,率领抗日同盟军,转战长城内外,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后不幸被敌人诱捕,就义前他写下了正气凛然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⑵ “朱自清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故事”故事.
  朱自清原名朱白林,出生于江苏东海县.他幼年读书十分刻苦.一九一七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
  由于长期的困苦生活和劳累的工作,使朱自清得了严重的胃病.一九四八年初,朱自清的病情加重了.这时,人民解放战争也已进入了最后阶段.朱自清不顾病痛,更加忘我地投入到斗争中去. 美国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千方百计地支持国民党反动派,阻挠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一九四八年六月,北平学生为了反对美国政府的无耻行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
  朱自清虽然重病缠身,又没有钱医治,但是他断然拒绝美国提供的一切物资.他在拒绝购买美国物品的宣言上签了字.他又让自己的孩子把美国面粉的供给证退了回去.
  八月初,朱自清病情更加严重了,被送进了医院,但是,因为治疗无效, 不幸于十二日与世长辞了.在临终前,朱自清用微弱的声音叮嘱家里人:"有
  件事要记住:我们家绝不能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朱自清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那崇高的民族气节,将永远留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⑶•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留之地.归去兮.—— 华罗庚
  •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 巴甫洛夫
  • 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 —— 大仲马
  •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
  •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⑷一个人从出生就属于自己的祖国,植根于祖国的土壤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在《满江红》里倾泄着满腔热血,他背刺“精忠报国”的情怀深深地打动着我们.“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还有“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等等,他们都怀着一份炽热的爱国情怀,决不允许祖国受到一点的亵渎和伤害.虽然这些人物都已作古,但却引导着我们这些后人做一个坚贞不渝的爱国者.每一个热血中国人都会把祖国的荣誉视为自己的荣誉. 一位英国老殖民地主义者竟把发展中国家污蔑为“蝼蚁之国”.但不要忘记:蚂蚁的个体,不可谓不行微区区,然而万众一心,不可谓庞然大物,不自菲弱小,却能叱咤森林,溃堤破门,所向无敌.真是区区蝼蚁,可讴壮歌矣! “团结就是力量”,一个人折一只箭是最容易不过的事情,而一个人要同时折十只箭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就需要集体的力量了.因而要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事业就必须像这个事例一样,戮力同心. 教育家陶行如说:“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我觉得凡是脚踩中国之地,嘴吃中国五谷,身穿中国衣服的,无论男女老少,都应当爱中国.”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这是中华近百年来历史上昭示的一个深切道理.祖国的前途、命运、未来和个人憧憬的前途、命运、未来,如同血肉相连,切切相关.让我们来回顾历史: 1964年春,蒋介石撕下假和平的面具,公然践踏《停战协定》,镇压人民反内战运动,接连制造了许多血案和惨案,还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国家,真是让人不齿. 爱国是无条件的,它不应该因祖国的贫富强弱而有所差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抱着振兴祖国的坚定不移的信念.爱国,不需要再原因枯燥无味的数据,不必再借用古老的格言,更不应该流于形式,它需要切切实实的行动.今天,抗非典战场上,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千千万万的白衣天使坚守岗位,这何尝不是爱国?申奥成功,首次航天载人上太空,实现零的突破,令万人空巷,举国欢腾,这何尝不是爱国?奥运会上冉冉升起的国旗,雄壮的国歌在异国响起,运动员湿润的眼眶,观众激动的神情,这何尝不是爱国?……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让我们保持着赤子的一片丹心,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⑸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 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⑹失根的兰花
  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于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如在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固,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歪,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苹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
  ⑺帕多瓦的爱国少年
  一艘法国海轮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港口出发驶向意大利的热那亚.船上有法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瑞士人.其中有一个十一岁的孩子,他衣衫槛褛,总是一个人待着.他远离人群,用充满敌意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个人.他原来和他的父母一起住在意大利帕多瓦的市郊.两年前,他的父母把他卖给了一个街头卖艺的团体的班主.班主经常打骂他,他忍饥挨饿却还不得不拼命学艺.后来,他学成了,就被班主带去法国和西班牙卖艺.到了巴塞罗那,他的处境更加凄惨,最后,他终于忍无可忍,一个人逃了出去.他跑到当地的意大利领事馆要求庇护,领事可怜他,就把他送到了这艘船上,并给了他一封信,让船的目的地——热那亚的警察局把他送回到他的父母身边去.试想,他的父母曾经把他像牲畜一样卖掉,他如果回到他们的身边,又会有什么好日子过呢?
  可怜的孩子不仅衣不蔽体,而且浑身是伤病.他们给了他一张二等舱的船票,所有的人都奇怪地望着他.也有人主动和他搭话,但是他并不回答.他的目光中充满了怨恨和鄙视.长期的虐待使他身心疲惫,形容憔悴.但是,经不起三个旅客的一再坚持,他终于开了口.他只会说威尼托大区的方言,其问夹杂着一些西班牙语和法语,就这样他谈起了他的身世.这三位旅客不是意大利人,但是他们都听懂了.一半是出于同情,一半是因为喝了酒,他们给了他一些钱.为了从他那里知道更多的事,他们不断地刺激他,要他继续讲他的故事.这时,三位太太走了进来.为了显示她们的大方,她们争着扔钱给他,一边大声地说着:“拿着!”“还有这些,也拿去!”钱被扔在桌子上,丁当作响.
  少年一边把钱塞进口袋,一边低声地道谢.他的举止很粗鲁,但是他的脸上第一次绽出了开心的笑容,而他的目光也变得友善了.然后,他就爬上了自己的卧铺,放下床幔,开始静静地计划将来的事.用这些钱,他终于可以在船上好好吃上一顿了,要知道,这两年来,他可从来都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啊!到了热那亚以后,他还可以给自己
  买一件新外套,他的衣服实在是破烂不堪了.余下的钱,他还可以带回家.他知道,如果两手空空地回去,他那没什么人性的父母肯定不会给他好脸色看的.这些钱对于他来说,已经不啻为一笔小小的财富了.躺在床幔后面他愉快地憧憬着未来.而那三个旅客则围坐在二等舱中央的一张餐桌旁开始高谈阔论.他们一边痛饮,一边谈论着各自的旅行生涯以及从前到过的国家.说着说着就提到了意大利.其中的一个开始抱怨意大利的旅馆,另一个开始抱怨意大利的铁路交通,接着所有的人都开始抱怨,把意大利说得一无是处.一个说他宁愿到拉普兰去旅游;另一个说意大利人都是骗子和强盗,第三个人说意大利的职员根本就不识字.
  “一个无知的民族!”第一个人说.
  “不仅无知,而且下流!”第二个人说.
  “小……”第三个人本来是想说“小偷”的,但是他的话还没有说完,一大把硬币冰雹一样砸了下来,砸在他们的头上和肩上,掉在桌子上和地板上,发出一阵清脆的声响.三个人愤怒地站起来,抬起头向上看.又一大把钱币正好砸在他们的脸上.
  “拿走你们的臭钱!”少年从床幔后面伸出头,用轻蔑的语气说,“我决不能接受辱骂我的国家的人的施舍!”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