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苏科版初二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问题描述:

求苏科版初二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下册的啊
1个回答 分类:物理 2014-10-2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物理期末总复习提纲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属性
知识提要
1.质量和天平
﹝1﹞质量的概念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温度变化而变化.
﹝2﹞质量的单位
质量单位为:吨(t)、千克(kg)、克(g)、毫克(mg),国际制的主单位是:千克(Kg).
﹝3﹞托盘天平的使用
①托盘天平必须置于水平台上,将游码归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被测物放左盘,砝码放右盘,调节砝码与游码使横梁再次平衡.砝码加游码所示的质量就是待测物的质量.
②天平属于精密仪器,必须注意:a.轻拿轻放.b.干净卫生.c.取用砝码必须使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取砝码.d.用后应将砝码归盒;
2.量筒(或量杯)的使用
量筒(或量杯)是用来测定液体体积的仪器.量筒使用前应看清量程及每一小格所表示的体积,量筒(或量杯)的所示体积单位一般是mL,即cm3. 读数时要注意两点:①将量筒(或量杯)置于水平桌面上;②观察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凹面底部相平.
3.认识密度
﹝1﹞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①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大小、体积大小无关.如:1 g水和1 kg水密度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如:铁与铝的密度、油与水的密度都不相同.由于水的密度比油大,因此一滴水的密度仍要比一桶油的密度大.
②密度是个复合的物理量.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得出密度计算公式:ρ=m/V.绝不能认为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③密度公式的意义包含有:a.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相等时,密度较大的物体其体积较小.b、不同物质的物体,体积相等时,密度较大的物体其质量较大.
﹝2﹞密度的单位及换算: 在国际单位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意义是:1 m3的水,质量是1.0×103kg.在常用单位中,质量单位经常取g,体积单位经常取cm3(即mL),因此常用的密度单位是g/cm3.
﹝3﹞应用密度知识可以求物体的质量(m=ρV)、体积(V=m/ρ),并可以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第七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知识提要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1﹞ 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的.
﹝2﹞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分子之间有间隙.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都是由于分子间间隙的扩大或缩小而形成的.
﹝4﹞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现象都是由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引起的.墨水在温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第八章 力
知识提要
1.对力的理解
﹝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想发生力的作用,必须具备两个物体,只有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2﹞力的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在施加力的作用时,一定会同时受到受力物体施加的反作用力.所以施力物体必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物体之间不接触也会产生力的作用,比如:两块磁铁不接触,也会产生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
﹝3﹞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4﹞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方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包括:①速度大小的变化;②运动方向的变化.这两方面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同时发生.
2、力的测量工具: ﹝1﹞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跟弹簧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它的构造是:弹簧和挂钩、指针、刻度及外壳.
使用弹簧测力计:①先要在测量前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若有偏差,必须矫正.②明确弹簧测力汁的量程及分度值.③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面.④未挂物体前,最好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指针卡在外壳上.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人们通常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到的力.有时候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标出力的大小,这样就可以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了.
3.几种常见的力
﹝1﹞重力: ①重力的产生: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无论是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受到的重力也叫物重. ②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探究实验表明:重力跟质量成正比,比值g是个定值.g = 9.8 N/kg,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可以写作:G = mg ,在粗略计算时g可取10N/Kg. ③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这一特性,可以制成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 ④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对于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该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2﹞弹力: ①弹力的产生: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弹力就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②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和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就越大.还跟物体的材料特性有关.
﹝3﹞摩擦力: ①摩擦力的产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间就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一个物体在 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②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③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④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增大压力;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⑤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a.减小压力; b.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d.使相互接触的摩擦面彼此分开,如:磁悬浮列车.
第九章 力与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个结论叫牛顿第一定律. ①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慨括出来的. ②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不受力时,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化.而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必定受到力的作用
﹝2﹞惯性: ①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看出,物体有一种不愿意改变﹝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特性.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②惯性是物体固有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一切物体包括气体、液体、固体;静止的、运动的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或不改变的物体;受力或不受力的物体. ③ 惯性现象及其解释:……
2.力的平衡
﹝1﹞物体在受到二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二个力平衡.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简记为:同物、共线、等值、反向.
﹝3﹞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4﹞二力平衡的应用
①已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3、力和运动的关系
①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受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改变
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
知识提要
1.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注意:压力的特点: ①与物体表面接触; ②与物体表面垂直.
﹝2﹞探究压力的效果: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压强
①压强: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②压强的公式:p=F/S,公式中, S表示受力面积,是指接触面积,而不是总面积.
要注意压强p和F、S之间却有密切的联系:S一定时,p与F成正比;F一定时,p与S成反比.
③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符号是Pa,l Pa=l N/m2,表示物体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 N. 注意:“估算”是中考考查的一个知识点,同学们应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2.科学探究
﹝1﹞液体压强的探究:
①在水中,压强计的探头朝任何不同方向,U形管两端液面均出现高度差,从而得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将探头固定在水中某一深度,使探头朝不同方向,U形管两端的高度差不变,得出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③使探头在水中的深度逐渐增加,U形管两端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增大,得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记下探头在水中的某一深度时,U形管两端的液面差,然后换用盐水,发现在同一深度,U形管两端液面的高度差增大,得出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系.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2﹞ 利用公式p=ρgh进行计算时应注意:①利用此公式时,ρ的单位要用kg/m3,h的单位要用m,计算出的压强单位才是Pa.
②公式中h表示深度,而不是高度,即:深度是由上向下量的,而高度是由下向上量的.
判断出h的大小是计算液体压强的关键.
﹝3﹞液体压强的应用:①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其液面相平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二是“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②应用:锅炉水位计、茶壶、船闸等.
﹝4﹞液体压强的传递
①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②公式:F1/F2 =S1/S2,即在小活塞上作用一个较小的力,就能在活塞上产生一个较大的力.③帕斯卡原理的应用:液压机、液压千斤顶等.
3.空气的力量
﹝1﹞大气压强: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2﹞测量大气压的实验叫托里拆利实验.
注意: ①管内上方是真空,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只随外界大气压变化而变化,和管的粗细、倾斜角度、管的长度及将玻璃管提起还是下压等因素无关,只与水银柱的竖直高度有关. ②测量工具:气压计.常用的有:水银气压计、空盒(无液)气压计.
﹝3﹞大气压强的变化: ①标准大气压(atm):托里拆利实验中规定:760mm汞柱产生的压强即1atm = 1.01×105 Pa = 101kPa.
②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大气压随高度减小的变化是不均匀的.大气压强随天气的变化规律是冬高夏低,晴高阴低.
﹝4﹞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同种液体的沸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气体统称为流体.
﹝2﹞进一步实验探究表明: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气体也是这样.如:火车安全线的作用,飞机为什么能升空.
5.认识浮力
﹝1﹞概念: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托力,这种力称为浮力.
﹝2﹞ 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告诉我们,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其表达式为:F浮 = G排 =ρ液gV排.从公式可看出,若物体在液体中确实受到浮力,则其大小将取决于被物体排开的那部分液体的密度ρ和被物体排开的那部分液体的体积V排,而与其他因素无关.
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由于气体充满整个空间,因此物体的体积始终等于排开气体的体积.
﹝3﹞浮力大小的计算
对于浮力大小的计算,通常有如下三种基本方法:
①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若已知液体密度ρ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 =ρ液gV排计算; (当物体浸在气体中时, 则:F浮 = G排 =ρ气gV排).此法也叫原理法或公式法.
②利用漂浮或悬浮条件计算.若物体漂浮在液面或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时,应根据物体所受浮力与物重等大(即F浮=G排)来计算.此法也称为平衡法.
③先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出物体重G,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的重G’,弹簧测力计两次测量示数的差就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即F浮 = G-F.
﹝4﹞物体的浮沉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重力和浮力.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就下沉;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就上浮,直至部分物体露出液面,这种状态叫漂浮.
当浮力等于重力时,二力平衡,物体在液体内可以静止在任何一个位置,这种状态叫悬浮.由此可见,物体所处的状态由重力和浮力共同决定.需要指出的是,物体在悬浮或漂浮时,浮力都等于重力,所不同的是前者物体完全浸在水中(也叫浸没),后者是物体只有部分浸在水中.
﹝5﹞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①密度计:利用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制成的,密度计在液体里呈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不变.液体密度越大,密度计露出部分越多,所以密度计上的刻度值是上小下大.
②盐水选种:密度大于盐水密度的种子就沉入水底.
③轮船:轮船在水上航行呈漂浮状态.航行时船体排开的水的重力等于轮船所受浮力的大小,常用“排水量”表示载货时轮船的总重量.
④潜水艇:浮力是不变的.要想控制上浮、下沉,就只有控制自重.
⑤气球和飞艇:气球和飞艇是漂浮在空中的,内部所充气体密度必须小于空气密度,一般充有氢气和氦气.热气球是通过加热使球内气体膨胀,达到减小气体密度﹝减小重力﹞而升空的.

初中物理中的物理量及对应的国际单位
长度(L)——米(m); 路程(S)——米(m);
时间(t)——秒(s); 速度(v)——米/秒(m/s);
力(F、f、G)——牛(N); 质量(m)——千克(kg);
密度(ρ)——千克/米3(kg/m3); 体积(V)——米3(m3);
面积(S)——米2(m2); 压强(p)——帕(Pa);
本学期的物理公式和规律
1、公式:ρ= m/V, 即:密度 = 质量÷体积V= m/ρ m=ρV
2、公式:G = mg , 即:重力=质量×g g=9.8N/kg≈10N/kg
3、公式:p = F/S , 即: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S= F/p F=p•S
4、公式:p=ρg h ,即:压强=密度×g×深度
5、浮力的计算公式:
⑴ F浮 = G-F′;即:浮力=空气中的重-浸在液体中的重
⑵ F浮 = G排液 =ρ液gV排液; 即:浮力=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⑶ F浮 = G; 条件:漂浮或悬浮
应记和应熟悉的一些数据
1.质量约是:中学生:50 kg; 一个鸡蛋:50g;一个硬币5g; 一个苹果:200g;
物理课本:300g.
2.重力约是:中学生:500N;鸡蛋:O.5N;苹果:2N.( g = 9.8N/kg≈10 N/kg )
3.压强约是:大气压:105 Pa; 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lO4 Pa.
7. 密度约是:ρ水 =1.O×103 kg/m3 ; 人体的密度约等于水的密度;
油、干木材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石头、金属等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