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阿房宫赋的重点句子

问题描述:

求阿房宫赋的重点句子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1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特殊句式
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者……也”式判断句式)
灭:使……灭亡,使动动词.
这个句子翻译为“使六国灭亡的是六国自己,而不是秦国”.两个分句中,第一分句是肯定判断;第二分句是否定判断,并承第一分句省略了主语“灭六国者.”类似的结构形式还有“族(使……灭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②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也”式判断句)
明星:像明生一样,名词作状语.
荧荧:明亮的样子,闪烁.
妆镜:梳妆用的镜子.
这一句可译成“有时光亮如明星闪烁的,那是宫人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了”.类似的结构句式还有“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水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梦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以及“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其中“明显”句至“雷霆”句的比喻和排比兼用,描述了宫中美女之多、命运之惨,提示了秦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生活.
③辇来于秦.(被动句、省略句)
辇:乘辇车,名词用作动词.
于:相当于“到”,“于秦”放在连动动词“来”后作补语.
这句直译为“乘辇车来到秦国”.此句主语“妃嫔媵嫱,王子皇孙”承前省略了;她们来到秦国是因为国破家亡、迫于秦威不得已而为之的,因此“辇来”带有明显意义上的被动.
④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属倒装句式)
负:承担.
栋:脊檩,正梁
于:相当于“比”,介词,与后面的偏正短语一起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
这句译为“那些承受屋梁的大柱头,真是比田里做事的农夫还多”.这一句连同它后面相同的五个句子一起,构成六组排比、比喻,形象地展示出秦“乐”与“民苦”的历史画卷,写尽了秦王朝的奢靡带给人民的沉重灾难.
⑤奈何取之尽锱铢.(固定格式句)
奈何:表示询问,意思是“怎么”、“为什么”.
之:指代财物.
锱铢(zīzhū):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这句翻译为“怎么抢掠搜括别人财产时到了不留一丝一毫的地步呢.”以此提出质疑,鞭挞秦的统治者的残酷剥削.
原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翻译:六国覆灭(了).天下统一(了).蜀地的山林伐光(了).阿房宫建成(了).
讲“毕”“一”“兀”“出”都是动词.人教版原文标点为“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里将前三个逗号全部换为句号,意在通过延长句间停顿以加强语势.翻译时,每个句子末尾加上一个“了”字,其意义与此相同.
原文: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翻译:覆盖重压着三百多里的土地,完全遮蔽了天空和太阳.从骊山向北构筑,(再)向西弯折,一直延伸到咸阳.(渭水和樊川)两条河流,缓缓地流进宫墙.
讲“骊山”“北”“西”都是名词作了状语.“而”为承接关系的连词.
鉴赏:紧承“出”字,总写阿房宫的规模.“覆压”极言其占地广,“隔离”极言其楼宇高.“骊山”“二川”再衬其占地广,楼宇高.从此句开始,作者开始用繁笔展开描写阿房宫.
原文: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讲“缦”本是一种丝织品,活用为动词,“像腰带一样曲折”.“高”这里用作状语,“向高空”.“焉”助词“……的样子”,与“盘盘”“囷囷”组成短语,与“蜂房水涡”同样在句子中作状语.“其”为代词“它们”.
原文: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讲“长桥卧波”“复道行空”两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原文在“长桥卧波”“复道行空”两句后都用了逗号,这里改作“破折号”,其意为延展语音,加长停顿,以符合语义的跌宕.
原文: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讲第一组句子有意译的成分.如果完全直译的话,应该翻译作:歌台上(有)温柔的乐音,(到处是)春光和乐(的景象);舞殿里(有)彩袖飘拂,(引动出)风雨凄冷.原文中“气候不齐”后的标点为句号,这里改作叹号,更能体现杜牧对阿房宫规模之大、对秦王生活之侈的惊叹.
原文: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讲“辞楼下殿”用了互文修辞,翻译时要调整语序.“辇”为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式“乘坐辇车”.“于”为介词,引介出动作的目标.“朝”“夜”亦为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时间,“在白天”“在夜里”.“歌”“弦”为名词作动词,“唱歌”“弹琴”.
原文: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讲是一组判断句式,主语为主谓短语.“绿云”就是“黑云”,“青丝”就是“黑头发”,“青眼”就是“黑眼珠”……“涨”读音为“zhǎng”,有上涨之意.“烟斜雾横”是互文修辞,翻译时要调整语序.
原文: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讲“惊”为大的呼声,译为“震响”.“也”表示肯定陈述的结束,与前一组句子中一样,形成了判断.“远听”为“听远”,译为“越听越远”或“渐听渐远”.“杳”为“远”.“所之”为“所+动词”的固定短语,“之”为动词“去”或“到”.“尽”“极”都是动词,“修饰到尽头”“修饰到极点”.“望”为动词“期望”.“幸”为动词活用为名词“宠幸”.“焉”有二兼词“到她那里”;语助词,不译.“者”用于动宾短语之后,表示“……的情况”.
原文: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讲“收藏”“经营”“精英”三词都是名词,指六国所收藏聚敛的珍宝器物.“剽掠其人”在“其人”前省略了介词“于”,“于其人”作状语,后置了,“其人”的意思是“他们的人民”.“输来其间”一句的主语和“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的主语一样,都是“收藏”“经营”“精英”这些“珍宝器物”,所以,为被动句.“鼎铛玉石”以下三句中的“鼎”“玉”“金”“珠”四个词语是“弃掷”的主语,所以,“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应该都是被动句,此被动与“弃掷”这个被形成了连动之势;有人将其解释为“特殊的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动用”都不顺畅.因为紧接着下文是“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是对上面现象的概括.也因为基于这样的理解.
原文: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讲“其”人称代词“自己的”.“尽”为动词“达到顶点”.
原文: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讲“于”介词“比”,与其宾语形成的介宾短语作了状语,后置了.“瓦缝参差”“钉头磷磷”“管弦呕哑”都是定语后置的特殊句式.“直栏横槛”为互文修辞,翻译时要调整为“纵横交错的栏杆门槛”.
原文: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讲“而”为转折连词“却”.句首“使”字与前一组排比相对应,进一步写秦始皇的暴政.
原文: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讲“函谷举”为被动句式,“函谷关被攻占”.“一炬”为句词动用,“放一把火”.
原文: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翻译:唉!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秦国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
讲“者……也”“非”都表示判断,一肯定一否定.
原文: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讲“使”“则”为假设关系的连词,翻译为“如果……那么”.“足以”为固定的短语,与现代汉语中的相同.“而”转折连词,在这里可以不翻译.
原文: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讲“哀”为特殊的词类活用,为动用法;翻译为:“为……哀叹”.“鉴”为另一种特殊的词类活用,意为用法;翻译为:“以……为鉴”.第一个“而”为顺承关系的连词,翻译为“那么”.第二个“而”为转折关系的连词,翻译为:“却”.第三个“而”为主谓之间的连词,这里不翻译.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