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求古文翻译先叔仪南公言,有王某曾某,素相善.王艳曾之妇,乘曾为盗所诬引,阴贿吏毙于狱.方营求媒妁,意忽自悔,遂辍其谋,

问题描述:

拜求古文翻译
先叔仪南公言,有王某曾某,素相善.王艳曾之妇,乘曾为盗所诬引,阴贿吏毙于狱.方营求媒妁,意忽自悔,遂辍其谋,拟为作功德解冤,既而念佛法有无未可知,乃迎曾父母妻子于家,奉养备至,如是者数年.耗其家赀之半,曾父母意不自安,欲以妇归王,王固辞,奉养益谨.
又数年,曾母病,王侍汤药,衣不解带,曾母临殁曰:久蒙厚恩,来世何以为报乎?王乃叩首流血,具陈其实,乞冥府见曾为解释.母慨诺,曾父亦作手书一札,纳曾母袖中曰:死果见儿,以此付之,如再修怨,黄泉下无相见也.后王为曾母营葬,督工劳倦,假寐圹侧,忽闻耳畔大声曰:冤则解矣,尔有一女,忘之乎?惕然而寤,遂以女许嫁其子,后竟得善终.
以必不可解之冤,而感以不能不解之情,真狡黠人哉.然如是之冤有可解,知无不可解之冤矣.亦足为悔罪者劝也.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01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我死去的叔叔仪南公说过,从前,有一个姓王的人和一个姓曾的人.王某觉得曾某的妻子十分美丽,就在曾某被盗贼诬陷的时候,私下里贿赂官吏,在监牢里把曾某杀了.刚要找人去提亲的时候,突然觉得很后悔,于是放弃了计划,想要为死者作些功德赎罪.又转念想(不会),于是,将曾某的父母,妻子,孩子领到家里,照顾得十分好,就这样过了很多年,把家里财产的一半都要耗尽了.曾某的父母十分过意不去,想把儿媳嫁给他,他坚决地推辞,但是对他们的照顾却越发周到.
又过了很多年,曾某的母亲病了,王某服侍她吃饭服药,废寝忘食,曾某母亲临死时说:这么长时间来,都蒙受着你隆厚的恩德,来世拿什么能报答你啊?王某连连磕头,磕到鲜血直流,详细地把事实告诉了她,乞求她如果到了阴间见到她的儿子能够为他解释.曾母答应了,曾父也亲手写了一封书札,放进曾母袖子里,说:如果死后真的见到儿子,把这个给他,如果他还要向王某报仇,那我死后不会见他的.后来,王某帮曾母下葬,监督那些负责的工人们,十分疲倦,于是在墓旁小睡,忽然耳边听到大的说话声:冤仇已经解了,你有一个女儿,忘了吗?王某一惊醒了过来,于是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曾某的儿子,最后终于得以安然老死.
对于必定不可以解开的冤仇,用不能不报答的恩情来感化,真是人类的狡黠之处啊.就连这样的仇也可以解开,所以可以知道,没有解不开的冤仇啊!这也可以劝戒那些想要悔过的人啊!
(自己写的,多有不足……不过,真的好长啊……)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圆向量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