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的竹石在什么情况写的

问题描述:

郑燮的竹石在什么情况写的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11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郑板桥尤爱画竹,他画的竹兀傲清劲,别具一格,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自宋代以来,竹被誉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它,虚心而刚直,挺拔而常青,历来被人们看作是高洁、正直、坚韧、顽强的象征.郑板结桥喜爱画竹,是因为竹最能体现自己的性格特征.郑板桥号称“三绝”:即诗、书、画.他在这三方面都是造诣极深,结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形成所谓“三真”:真气、真意、真趣的特色.他擅画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作兰叶,多不乱、少不疏,秀劲绝伦.所画之竹苍劲萧爽,疏落有致.在他曾在自定书画润笔条例:“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在这雅谑可掬的文字背后,隐藏着对世俗无情的揭露和讥讽.然而,郑燮重情义、念深恩,他自幼丧母,依赖费姓乳母教养成长.小时候遇上饥年,费氏每天背负郑燮上街玩耍,用自己的钱买一只饼给他吃.郑燮与乳母感情深如子,相依为命.他在怀念费氏乳母的诗中说:“食禄千万种,不如饼在手,平生所负恩,岂独一乳母”句,读来真挚感人.
年轻时,郑板桥的家境贫穷,但他落拓不羁,每每“放言高谈,藏否人物,无所忌讳,坐得狂名”.(郑方坤《郑燮小传》).四十三岁那年,他高中进士后,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在他为官期间,做了不少益民利众的好事,深得人民爱戴,但他在荒年为百姓请求赈济,却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绅.他刚直不阿,心系民众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性格,耻于折腰,便藐视权贵,解绶挂印,毅然辞官而归,回扬州卖画为生.正如他的流芳百世的铭句“作官不为民做工主,不如回家种红薯”.郑板桥晚年的一首题画诗《竹石》就是他这种傲岸和刚直人格的写照.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崖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不但是丹青大师,而且填词作赋方面颇有造诣.短短的四句诗,同样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帧形象鲜明的画卷:乱崖之下,几枝青竹傲立风中,顽强地生长着、扩争着,其坚韧挺拔之态跃然纸上.
这首诗纯为写景,但又绝不是自然景物的写生和翻版.这个画面有鲜明的象征意义,乱崖恶风,压制摧残着竹枝的生长,联想到封建王朝的残酷统治,这不正是当时社会环境的象征和写照吗?竹枝“咬”住青山,扎根乱崖,挺立风中,虽经千磨万击,不管是在炎夏还是在残冬,仍然节节向上,傲然屹立,这不正是作者那种不屈不挠的高尚人格的映射吗?乱崖恶风是凶残的,但在恶势力的催残中,竹枝不仅没有屈服,反而更加坚劲挺拔.从这强烈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作者对恶势力的强烈憎恶,更能体会到作者对竹所象征的那种刚强人格的崇高赞美.
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和纯熟的艺术语言,使所描写的竹,具有人格化的特征,这不仅体现在“咬定”、“不放松”等具体拟人手法的具体运用上,还表现在对竹枝形态描绘上.“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里的竹,分明是坚韧顽强的斗士!人格化的手法,使读者感到亲切、真实,不仅为诗中的自然美陶醉,更为其性格美所感染.诗人的语言尤其准确、生动、形象,“千磨万击”写恶势力之甚,“东西南北”写恶势力无处不有,准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动词的运用,更是功力不同寻常,“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表现出了倔强和坚韧的性格,还显示出了无穷的韵味和奇妙的意境.以“咬”字开篇,突兀奇峭,入手不凡,真是令人拍案叫绝.“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多么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
作者描绘了一幅坚韧、刚直、不屈的竹枝形象,通过这鲜明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刚烈、不屈不挠和高风亮节的品格.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