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三个人物的出场有何异同?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问题描述:

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王熙凤、贾宝玉三个人物的出场有何异同?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2-16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课文描写人物很成功,尤其是写人物的出场.作品中的人物是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见闻来描写的.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节和规矩,黛玉进贾府必定要去拜望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行文顺理成章.写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体,虚实并用.对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详写,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略写;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的人物实写,对贾政、贾赦等未出场的人物虚写;对贾宝玉、王熙凤等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等则群体介绍.这样写,能够突出描写重点,且使笔法变化多姿.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她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的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课文从四个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出场,肖像,会见黛玉,回王夫人.
作者写王熙凤出场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难怪林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这张张狂狂的来者,实在是“放诞无礼”.贾母说“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作为贾府里的“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不多,这除了说明王熙凤的性格泼辣以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作品不但具体细腻地刻画了王熙凤的外貌,而且通过外貌的描写,透露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肖像描写包含服饰和容貌两个内容.在服饰方面,选取头饰、裙饰和服装三个要点,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妆扮,暗示她的贪婪与俗气,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的空虚.在容貌方面,则着重写她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的外表隐藏着刁钻和狡黠.
王熙凤的内心世界,在她会见黛玉时的举止言谈中表现得很充分.她见黛玉先是恭维──因为她知道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所以不惜恭维到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继而拭泪──因为提到黛玉的母亲,她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所以便抢先“用帕拭泪”;最后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感情的转变.王熙凤在《红楼梦》中初次露面,作者就这样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她察颜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课文写王熙凤回王夫人虽然是几笔带过,但它却进一步说明,由于王熙凤的善于机变逢迎和果断能干,也已取得了王夫人的欢心,成为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课文对贾宝玉的描写,有三个重点: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出场后的肖像描写,《西江月》两首词的总结.
在宝玉出场以前,作品首先通过侧面描写介绍了一般人对宝玉的看法和他在贾府的地位.贾府内外有许多人都对宝玉持贬斥的态度:王夫人说他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黛玉也曾听母亲说过,她这个“衔玉而诞”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的所作所为是与封建的正统观念相抵触的,是与世俗的常情格格不入的,他是封建阶级的一个“叛逆”.但由于他是贾府核心人物王夫人的惟一的儿子,“自幼”受“老太太疼爱”,他在贾府便居于“无人敢管”的特殊地位了.
然而,贾宝玉出场后的肖像描写,却反映了林黛玉的客观观察.在黛玉看来宝玉却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感到非常眼熟,产生了亲切感.
后人的二首《西江月》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他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因此,被人们看作是“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他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因此被人们看作是“行为偏僻性乖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因此被人们看作是“富贵不知乐业”“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其实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