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一篇高尔基《童年》人物形象赏析短文!

问题描述:

跪求一篇高尔基《童年》人物形象赏析短文!
(从以下题目中任选其一)A外祖母的形象赏析B外祖父的形象赏析C阿廖沙的形象赏析D小茨冈的形象赏析 知道: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入手,摘选精彩语句来赏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2-04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品读赏析】
《童年的朋友》节选自高尔基的《童年》,文章以极其细腻而又饱含神情的笔触描绘了“外祖母”这充满人性光辉的人物形象.
让我们沿着高尔基给我们营造的温暖而又流畅的文字的河流,抓住那些涓涓细流,用心思考,用心感悟,一个充满魅力的“外祖母”便会站在你的面前,对着你微笑……
当我(高尔基)醒来睁开朦胧的双眼,看到了外祖母正在梳理那一头浓密的头发时,一场对话便开始了.
在外祖母没有听的我的声音时,她的样子很凶,“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着气愤的光芒”.当我问到头发为什么这么长的时候,外祖母即刻改换了模样,“还是用昨天那样的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外祖母总是用这样温暖柔和的腔调对我说话.
把自己的头发长说成是上帝给自己的惩罚,自嘲中满含着幽默,一个多么开朗的人啊.“你睡吧,还早着,——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多像在一个童话般的世界中,一个慈祥老人所说的话呀,可以想象出她脸上洋溢的微笑,可以感受到她轻松和谐的语调.
“我不想睡!”感叹号昭示着我态度的坚决,显现出我在外祖母面前的无拘无束乃至略微的放肆.对于我这样的言语,外祖母马上表示同意“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外祖母就是这样尊重我——一个儿童的意愿!她的这样的平常的话,如同那窗外的阳光温暖着我幼小的心灵.
“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声点说!”外祖母问话中隐含着轻轻的责备,但更多的是关爱.先前我说话时,外祖母并没有让我小声,任凭我喊出那样的话她丝毫没有生气,但现在却让我小声点.她边说话,边梳头,一边往沙发瞧.原来沙发上睡着我的妈妈!噢,外祖母原来不想这件事让妈妈知道,不想我受到妈妈的责骂.外祖母真是我的好朋友啊.于是我便沉浸在外祖母温柔的话语中,静静地注视着她……
她微笑时,“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快活地露出雪白的牙齿”有皱纹的面孔“年轻、明朗”,我的外祖母是乐观的、充满朝气的;全黑的衣服遮不住她眼睛里射出发自内心的“永不熄灭、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外祖母又是顽强刚毅的;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却又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我的外祖母是又是可爱的.
在那天醒来的早晨,我就这样静静地注视着我的慈爱的、乐观的、坚毅的外祖母,让她的唱歌似的话语,如鲜花般在我的心底温柔地开放……
这便是透过高尔基文字的河流,我们所能感知到的温馨的画面.
如果,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如果你愿意静静地用心来阅读,先认读,再细读,必要时再想读(想象着读),那么那些文字的河流便会幻化成鲜明的形象,流到你的心底,在那里发芽,开花……
人物性格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外祖父:他是俄罗斯小市民阶层的典型.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他经常凶狠地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有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结果生了场大病;他非常贪财,暗地里放高利贷,秘密接受典当,甚至怂恿徒工到市场上偷窃.卡什林是小说中丑恶势力的化身,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俄国小市民的卑鄙灵魂.
外祖母:她的形象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的艺术形象之一.她善良、乐观,心里充满了无私的爱.她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信仰的上帝是与人为善的.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常常讲给阿廖沙听,她无私的爱丰富了阿廖沙的心灵,阿廖沙说道,“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逐渐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若谈起高尔基的外祖父,相信大家眼前立刻会出现一个干瘦的,有红胡子、鹰钩鼻、小眼睛的,又整天气呼呼,凶神恶煞的小老头,一出场就给人极坏的印象.阿缪沙刚见他外祖父时恐怕就是这种感觉.的确,在作者生活的时代,如外祖父那种暴躁、贪婪、自私的典型的小市民思想,无疑影射出一种无形的阴暗压力,一种对美好与人性的摧残.他的暴力行为让我们无法接受,一至一谈起就摆出厌恶的表情,而更愿意去谈外祖母了.同样生活在那个时代,却与外祖父不同,他时刻都能以乐观的心态去应付,满怀希望去生存,更以自己一种宽容的博大胸怀,源源不断地向周围的黑暗传递着温暖.若说外祖父是灰暗的阴霾,那外祖母便成为那照透乌云的日光.这一对儿饱经风霜,相扶相依的老人家,竟如此强烈的对比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然而当我作为一个生活在新时代旁观的外国人,在惊叹于外祖母长长的头发以及那快乐博爱的胸怀的同时,却也很少产生传说中人们对于外祖父的鄙夷与厌恶,而更多的是对这位生活在黑暗社会最底层的小事名士的老人的深切悲悯与同情.毋庸置疑,外祖父的暴戾脾气之下,深藏着坚忍顽强乃至善良的一面.所以今天我更愿意抛弃对他种种行为的不满,更清楚地去感受外祖父暴躁外表下内心深处的深切悲哀与无奈.也对比一下生活在同样世界中却仍然微笑一对的外祖母,来感受一下外祖父这一形象的浓厚的悲剧色彩.
使外祖父的形象在我脑海中第一次转变,也是通读全书后仍深深感染我的,是在他将阿缪沙痛打得失去知觉之后又来安慰他时所说的话.他主动来找啊缪沙,对他说:“你好,小爷子……不要生气了……我给你带了礼物……我当时是对你太过分了……”他吻他,还用涂满染料的僵硬的小手抚摸外孙的头.这无疑是真心的,充满怜爱与悔恨的道歉,连阿缪沙也觉得外祖父没那么可怕了.当然,他以为自己找借口辩解冲淡了口头上的道歉,又头一次向自己的外孙讲述了自己年轻时是怎样生活的.从他的讲述中,我们也逐渐了解到他的过去.外祖父至此在我的心里变得更可爱了.
母亲是乞丐.在那样社会的最底层中想要生存下来是不易的.外祖父长大后当起了纤夫.“你是坐船来的,而我年轻的时候,得用自己的力量拉着货船……赤着脚,脚下是锐利的石块……太阳晒着后脑勺,脑壳向熔化的生铁似的沸腾着……腰弯得像豆芽,骨头咯咯作响……连路都看不清了,眼里全是汗.心里是多么难过,眼泪不住地流……时常滑脱了纤索倒下去,脸冲着地,连这也是好的,力全使尽了啊!哪怕休息一会也好,哪怕咽气也好!……你瞧,在上帝眼前,人们过的是什么日子!……”外祖父干瘦的身体轻轻地靠着阿缪沙,声音沉重而踏实.他告诉他,挨自己亲人的打没关系,是受教训.不要挨别人的打.还说他当时给人家欺辱成那个样子,连上帝看了都要落泪.后来他终于熬出头了,当了行会的头,手下管很多人……
谁知道外祖父对受伤的外孙重提往事的时候是种什么样的心情?想到自己曾经历过怎样的生活,受尽非人的虐待,他是何等悲愤!想到靠自己的努力,终于赢得了生存机会,并熬出了头爬了上来,他是何等自豪!手下还管很多人,嘿嘿,自己也有权决定他们的命运.也像当年别人对付自己那样对付他们吧!鞭笞手下的时候,也许卡什林正想着:世界曾是怎样对我的,让你们也尝尝吧!就这样,咬着牙挨打,挥着泪鞭笞,这是一个生长在最底层的普通人对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怨恨和报复啊!这种无力反抗的无奈,这种对不公待遇的怨毒,最早在那个年代,就已扎根在外祖父悲剧性的灵魂中而无法摆脱了.可以说外祖父早已对生活失去希望了,只能将自己过去严酷的生活隐藏在暴戾的外表之下,用绝望的吼叫,用暴力,去告诉周围的人们:这个世界不存在公平,快抛弃你们可笑的希望吧!这是多么悲哀啊,撕心裂肺的绝望,将自己变成了人人谩骂的魔鬼.然而这种怨恨却永远影响不了外祖母,因为他又乐观宽容博大的心.所以你们看,社会政治的不合理,产生外祖父这样性格的小市民显然是必然的.而那些挣扎生存者当中仍有掩不住的光辉,那就显得多么难能可贵.然而这少许光明却又无疑衬托出了前者的悲哀,什么都没有了……悖论,可悲的悖论.这是时代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是人性的悲哀……

怀着沉痛的心情讲了这么多,《童年》一书中对外祖父少有的几次特写中,却仍有些不可不提之处.人如暮年,本应声么都释然了.但请瞧瞧外祖父母他们老两口一家那些波折吧,怎能让人放得下?年轻时外祖父心中的怨毒没有淡化,反而变得更加浓烈了,就为他的儿孙们.二儿子指控大儿子要杀父亲!这可把老头气坏了.他明知这是二儿子为夺房产权故意挑唆,但他生气又能怎样呢?杀了自己的不肖儿子?那一次闹得很凶,甚至连外祖母也受伤了.
作为经历了半生坎坷的人,外祖父是靠自己的一双手奋力拼搏,与命运作斗争的.而自己的身体状况每日愈下,自己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养活的儿女又怎样呢?大儿子酗酒闹事;二儿子将自己的妻子活活打死;唯一的女儿又不肯听自己的话跟人家秘密结婚出逃;儿子们还算计着自己的财产密谋分居……就算是如今,老人受虐的事件也屡见不鲜.而对于挣扎了半辈子却从儿女那也得不到丝毫安慰的人,未免太残酷了些.那满腹悲愤又怎能用语言或是任何一种行为来诉说?还是尽情地报复吧!痛心疾首!

外祖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阿缪沙“要学着给自己安排好,这非常有益.”他曾和自己的外孙一起,在新家庭院里搭建小屋.“我快死了,那时就剩你一个了,自己的生活自己想办法,懂不懂?……就这么着,学者能够独立工作,不要听别人的摆布!有老老实实稳稳当当地生活,可是要倔强地生活!谁的话都可以听,可是你以为怎么好就怎么做……”外祖父如是说.
“要倔强地生活”,外祖父一生都这样生活着.尽管对世界有着难以说情的怨恨与绝望,但什么也没能压到他——从年轻时的货轮到老年时的家庭纠纷.“不听别人摆布,你认为怎么好就怎么做……”就这样,任何事也没能让他变得如外祖母十分之一的宽容.后来,新房子也被他自己输光了,卖掉了.祖孙俩一起日复一日盖起的小棚屋自然也随之不复存在.

对于外祖父,我想说的还有很多.比如他硬生生的祈祷方式;比如他为了利益而为女儿择夫;比如他对学徒小茨冈的利用和冷漠;比如他把借宿的学者“好事情”赶出家门;还有就是我们怎么也无法原谅的,他竟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提出和外祖母分家,以至外祖母晚年流落街头靠行乞生活!所有这一切,全部按压在一个悲剧人物头上实在是太沉重了.而与此同时又有多少人在忍受着与外祖父同样悲惨甚至过之的命运?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深刻思考很多很多……
到底是所谓邪恶造成了悲哀,还是所谓悲哀造就了邪恶?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个人的命运与整个社会的关系?或许正如外祖父所说,这个世界本无公平.

全书的最后,母亲死了.外祖父对阿缪沙说“你不是一枚奖章,我脖子上不是挂你的地方,你到人间混饭吃去吧……”
于是,我就到人间去了.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明矾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