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的思想感情

问题描述:

乌衣巷的思想感情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2-0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艺术特色:
  此诗感慨深沉,寄意含蓄,全借小景点出,哲理寓于形象.“旧是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尤其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赏析:
  乌衣巷是金陵城的一条街,位于秦淮河以南,附近有座朱雀桥.三国时孙吴在此地设兵营,军士皆穿黑衣,这就是巷名“乌衣”的由来.时代变迁,到东晋,此地成为王、谢等豪门世族的住宅区.当年进进出出、来来往往的全是衣冠楚楚、举措风流的贵族子弟.春暖花开,更是车水马龙,分外繁华豪奢.但到刘禹锡来此时,乌衣巷早已是另一番景象了.
  朱雀桥是秦淮河上的浮桥,一名朱雀航,在古金陵城东南四里,面对朱雀门,是东晋建筑.它靠近乌衣巷,是从金陵城中心到乌衣巷的必经通道.未到乌衣巷,先过朱雀桥.所以诗在未写乌衣巷前先写朱雀桥.这时春天已到江南,但在朱雀桥边,报道春消息的既不是含笑东风的桃李花,也不是杨柳万千条,而是芜杂的野草和星星点点不知名的小花.过了浮桥继续前行来到乌衣巷,那里的风光又怎样呢?古老的街道,笼罩在苍凉的落日的余晖中,给人以萧条、荒凉之感,怎么也难以相信这里曾经是车马喧阗,热闹非凡,豪族聚居,倾半天下的地方.
  一、二句都是刻画环境.除去两个地名,诗中实际就写了两件事物:野草闲花和夕阳西下.两事都是富有象征意义的,所以尽管着墨不多,却把乌衣巷没落衰败的气氛刻画得入木三分.它用形象的画面,使人感到乌衣巷眼前的景象与春天应有的富丽景象不符,更与江南春景极不协调;同时引导人们将它的现状与它的历史情况相比,其没落衰败、今不如昔之感也就越见显然了.
  三、四两句说,王、谢等贵族第宅的废墟上,已经建起了普通老百姓的住宅,燕子春来仍回原处做巢,但房主身份已经不同了.这完全像是一个即景好句.夕阳西下,燕子归巢,是春晚常见景象,诗人得以信手拈来.但通过“王谢堂”与“百姓家”的对比,亦即老屋易主,写出了沧海桑田的历史性变迁.然而又不直说老屋易主,倒说燕子改换门庭,语意隽永,耐人吟咏.此外,眼前的燕子,未必是晋时的遗物,却说是“旧时燕”,言下意味着历史变迁的一何迅速,王谢的豪奢一何短暂.虽然事实上没有那样长命的燕子,但燕子能寻故巢却是事实,故诗句仍然含着一定生活的真实.所以读起来只觉自然,不觉悖理.这两句诗似乎毫不著力、妙手偶得,其实是十分精纯的.
  刘禹锡在诗里写了乌衣巷的盛衰剧变与《石头城》一样,并不是表达一种感伤没落的情绪,也不是恋旧.从诗人的政治立场、态度和中唐的历史状况,可以体味到诗句中包涵着很深的引古鉴今的讽刺意味.想当初,东晋豪门贵族偏安一隅,竞逐豪奢,醉生梦死,不图自振.曾几何时,他们的繁华生活便成了一场金陵春梦.就在他们居住过的地方,他们的痕迹也被消灭得干干净净,连旧日的燕子也记不起他们了.诗中极力渲染乌衣巷没落荒凉的气氛,暗示了东晋王朝的灭亡是政治上腐败造成的必然结果.经过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政治上的腐败堕落,与东晋有一定共同之处,志在革新政治的刘禹锡写下《乌衣巷》一诗,无异是对唐代封建统治者敲响警钟.
  此诗感慨深沉,寄意含蓄,全借小景点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尤其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两句中包含着深厚的哲理意味.诗歌中的哲理,不同哲学家讲的道理,就在于它与具体生动的形象分不开,而且饱含着诗人的感情.由于哲理寓于形象,就使得读者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对它作更多的引申和发挥,甚至超脱作者原来用这一形象来表达的那个具体思想.这就是“形象永远大于作家的思想”(高尔基).所以,这两句诗与诗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诗句一样,至今还常常被人们引用,表达深刻的道理,使这些饱含哲理的古老诗句,放出新的思想光辉.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原创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