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标准是什么?

问题描述:

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标准是什么?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06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目前,我国教育界对中小学素质教育内涵的研究,由于角度不同,给素质教育下的定义(或作的解释)不尽相同.有人依据“强调点”归纳“素质教育”有9类15个定义.这9类定义,有的属于词语定义;有的属于哲学定义;有的强调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有的同时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的强调公民素质;有的强调先天与后天相结合,有的把各种素质平列;有的试图划分素质层次;还有的强调通过科学途径充分发挥天赋.综观这些定义,虽然表述不一,但有着共同特点: 第一,认为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第二,认为素质教育要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有的定义虽然只提到人的发展,但并非是不考虑社会需要,而是针对“应试教育”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偏向而突出强调人的发展. 第三,在某种意义上,素质使人联想到潜能.这些定义都主张充分开发智慧潜能. 第四,不仅主张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而且主张个性的全面发展,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作为定义,既要简洁,又要能涵盖要领的本质特征.依据这一要求和以上的分析,可以试将素质教育定义为: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基础教育是一个接受全面教育的基础阶段,一般含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教育,指对年轻一代施以全面的素质教育,为他们未来做人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我国基础教育属于社会主义性质,属于普通教育性质.一种属于义务教育,指小学、初中阶级的教育;另一种属于非义务教育,指高中阶段的教育,它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级. 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相对稳定性,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素质教育鲜明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打基础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这里的“基础”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在内的广泛而全面的基础.人在步入社会之前所应具备的最基础的素质,都应在基础教育阶段打好.基础必须扎实坚固,使学生形成继续发展的坚实丰厚的生长点,这就鲜明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人的素质是一种“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要素的总和”.而素质教育凭借着人类历史上积累起来的优秀文化成果来形成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必然要求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等相对保持稳定.无疑素质教育鲜明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相对稳定性.人的素质既有相对稳定性,也有时代性.因而要求学校教育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适当吸纳最新科技、文化成果,调整、充实和完善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世界多方面的挑战.这就鲜明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时代性.”因为素质教育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因此,一定意义上讲,素质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使基础教育返朴归真,重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基础教育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干扰下,已异化为“应试教育”.这种异化使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逐步被扭曲,背离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教育、教学秩序和规范,导致了学生素质的片面发展或畸形发展.因此,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移是历史赋予的重任.而转移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基础教育回归自身、重新定位、寻求自身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的过程.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归纳有三类观点:一种认为只有把全面发展落实到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上,只有把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联系起来,才会有真正意义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发展教育.因此,可以说素质教育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是贯彻全面发展教育的必由之路.一种认为素质教育与以“五育”为核心的全面发展教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甚至以此否定素质教育的提法,主张用全面发展教育为涵盖.一种认为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同意第三类观点.具体分析如下: 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具有一致性.全面发展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充分自由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和谐统一地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审美情操的发展.素质教育同样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这二者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素质教育完善了全面发展教育.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教育就是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的教育.并将它作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在其指导下,我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就发展的观点看,它显然存在不足.因为它只指出了全面发展的几个主要方面,而没有明确界定全面发展的内涵和外延.而且,严格讲,德育、智育和体育都是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手段和途径.至于德、智、体,虽然是全面发展的内容,却缺少一个适当的定位概念来对它们的内涵加以概括.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概念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全面发展什么?全面发展人的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的素质.可见,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了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深化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根本途径就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德育、智育和体育是促使受教育者获得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也是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的根本途径.作为全面发展教育或素质教育的途径,决不限于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其途径也应有所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强调了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事实证明,这是完全必要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全面发展教育的途径就此止步.比如心理健康教育,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观点,“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是指身体上、心理上的完好状态”.这一观点在我国显然还未被大多数人所认同.这更说明了,用“素质教育”的概念能更准确地表达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更强调个性发展的全面性和和谐性.素质教育不是选择教育,它虽然不反对英才教育,而且积极创造条件让所有可能成为英才者脱颖而出,但反对用英才传统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受教育者,它更强调在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得到全面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教育重视人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更强调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过程中,要发展鲜明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这是社会发展到现代化和国际化时对人的素质的更新更高的需要,同时也是个人一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需要;素质教育指的是学校按国家对全体公民素质的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对青少年实施的教育.这种教育虽然也要求全面发展,不可偏废,但其全面发展的要求重在基础性,它是为以后的更高层次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并不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发展的层次很高、发展很充分.再则是,素质教育一般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完成,而全面发展教育则不仅在基础教育阶段,而是贯串整个教育阶段一直到高等教育,都要进行全面发展教育.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