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问题描述:

那位老师帮我总结一下有关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100个问题??谢谢!
1个回答 分类:历史 2011-02-18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解题思路: 您好,首先对您勤学好问的精神表示欢迎,希望解答使您满意。
解题过程: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课 百家争鸣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了解
2
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了解
【条目解析】
1.各派代表人物和观点
派别
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仁、礼、教育思想;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礼。
道家
老子: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庄子:天道和自然无为
墨家
墨翟:兼相爱、非攻、尚贤、尚同等
法家
李悝:《法经》是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集权政治秩序。
商鞅:进行改革,明法令;韩非子: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改革。
2.孔子、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孔子
仁、礼;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死后其言论编辑成《论语》一书;编订《春秋》组成六经;
孟子
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发挥孔子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民贵君轻);
荀子
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一方面强调“天有行常”,一方面又强调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第二课 儒学的兴起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了解
2
太学的出现
了解
【条目解析】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汉武帝时期,政治文化的“大一统”局面最终形成,适应了这一形势下加强思想统一的需要,董仲舒提出倡导儒学的理念并对春秋战国以来的孔孟儒学进行了改造,得到汉武帝的支持和采纳,从而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局面;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学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长达两千多年。
2.太学的出现
汉武帝创立太学,使中国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太学的建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来重要作用;同时大官僚垄断官位的情况得到改变,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
第三课 宋明理学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北宋五子、朱熹和王阳明对理学的贡献
了解
2
北宋五子、朱熹和王阳明的基本主张
了解
【条目解析】
1.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及其主要贡献
(1)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新儒学)
(2)北宋五子的贡献:①周敦颐和邵雍率先运用系统的思辨,自觉地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寻找其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②张载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③程颢、程颐兄弟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2.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哲学思想
(1)朱熹的哲学思想
①理气关系:理一气二;②理学修养论:日积月累、循序渐进;追求“仁”,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③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2)朱熹的哲学地位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儒学地位上仅次于孔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后,对维护封建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3.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
(1)主要主张①致良知;②心外无物;③知行合一
第四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的局面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李贽的思想主张
了解
2
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了解
3
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
了解
4
王夫之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
了解
【条目解析】
1.李贽的主要思想主张
(1)认为“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
(2)否定儒家的学说的权威,提出“童心说”,反对封建礼教
2.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1)思想主张:批判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
①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②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
③限制君权(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④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2)影响: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3.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
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制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②梁启超将顾炎武的思想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强调经世致用
4.王夫之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
(1)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批判秦朝以来的暴政:
①帝王横征暴敛是民生疾苦的根源;
②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
③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2)历史观: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一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
了解
2
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了解
3
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了解
4
印刷术的进步及其影响
了解
5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
认识
【条目解析】
1.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和影响
(1)发明:考古表明,可能在西汉早期。在西汉,帛、竹、木、纸四种文书用品并存。
(2)改进: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于106年造成“蔡侯纸”。
(3)影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纸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1)指南针出现在战国时期,最初叫司南;指南针在12到13世纪传入阿拉伯,再传入欧洲。
(2)指南针在军事及经济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指南针为郑和远航东非提供了条件;也为哥伦布麦哲伦的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3.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发明:火药的发明和古人炼制丹药的实践有关;商周有了木炭,春秋战国有了硫磺和硝石;东晋葛洪书中已经提到火药。
(2)使用:①唐末宋初战争中已经使用火药箭。②北宋时除了火药箭外,还发明了火炮、火球、火蒺藜;《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三种火药配方。③明朝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都是世界最先进的。
4.印刷术的进步及其影响
进步历程:①公元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②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③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字盘。④明代中期,铜活字得到较多的应用。
影响:提高了印制效率,推进了文化的传播。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
了解
2
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
了解
3
京剧的产生
了解
【条目解析】
1.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
(1)起源:黄帝时期,仓颉造字传说。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
(2)发展:小篆:创始于秦代;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2.书法名家
(1)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兰亭序》、《丧乱贴》等,号称“书圣”。
(2)唐代: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分别创立了楷书中欧体、颜体、柳体;②怀素、张旭之则擅长狂草。
(3)宋朝: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3.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
(1)题材:山水、人物、花鸟画;
(2)表现技法: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
(3)艺术风格: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
(4)宋代后:追求写意的风格的文人画,是主要的艺术形式;
(5)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第三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诗经》、《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了解
2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了解
3
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了解
4
明清四大长篇小说
了解
【条目解析】
1.《诗经》、《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诗经》:①概况: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共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②影响: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影响深广,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2)《离骚》:①概况:屈原“楚辞”的代表作。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长诗,风格浪漫,充满奇特的幻想。②影响:《离骚》著称于世,人民又称“楚辞”体为“骚体”。“骚”与“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南齐沈约认为,汉魏以来诗文“莫不同祖风骚”。
2.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1)李白:以激情和浪漫著称,有诗仙的美誉;诗风狂放,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
(2)杜甫:处于盛唐走向衰弱时期,因此诗风表现出许多凝重与沉郁,笼罩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杜诗被后人誉为诗史,他则被誉为诗圣。
3.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1)苏轼:打破了词与诗的界限,词风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2)李清照:两宋时期女词人,词中蕴含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3)辛弃疾:高超的艺术功力,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成为豪放词派集大成者。
4.明清四大长篇小说
作品
时期
作者
内容
评价
水浒传

施耐庵
——————
英雄传奇小说
三国演义

罗贯中
——————
历史演艺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从传统的取经故事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
神话小说
红楼梦

曹雪芹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
最优秀古典小说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一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
了解
2
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
了解
3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认识
【条目解析】
1.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
(1)林则徐的主要思想: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近代最早主张了解西方的人)。《四洲志》介绍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政治概况等内容,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华事夷言》则主要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2)魏源的主要思想:编成《海国图志》,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魏源在书中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
(1)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2)梁启超:发表一系列鼓吹变法的文章,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中国的出路。
(3)谭嗣同: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进行了大胆的批判。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
(4)严复:1898年 ,翻译《天演论》出版。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严复的进化论思想在当时风行全国,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愿望。
3.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
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
了解
2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了解
3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了解
【条目解析】
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和代表人物
(1)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提倡科学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民主科学被成为“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两杆大旗。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也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内容。鲁迅发表小说《狂人日记》,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新文学。
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科学的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的攻击;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2)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政治思想伦理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白话文开始使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
(4)不足: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把中国的文化看成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作封建文化加以否定,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第三课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了解
2
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
了解
【条目解析】
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出现和大批青年学生出国留学,知识分子开始接触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但当时的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理解和态度。
②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在他1902年发表的文章中就提到了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爱国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2.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①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了他第一篇关于十月革命的文章。11月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
②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介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③李大钊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设了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④李大钊与胡适的“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极大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民主革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缔造了新中国;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一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考试条目】
序号
试内容考
要求
1
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了解
2
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理解
3
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认识
4
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国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认识
【条目解析】
1.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1905年,同盟会成立,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政治纲领解释成三民主义“民权、民族、民生”。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独立。
(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革命的核心。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社会革命,核定地价,解决土地问题。
2.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1)内容
民族主义:一是突出了反帝的内容,提出中华民族真正的自由和独立;
二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给反帝的个人和团体权利,剥夺效忠帝国主义和军阀的个人和团体的权利;还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实行新的选举制度。
民生主义: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主要原则;还包括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2)作用: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的,因而它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这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的一步。
3.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取得胜利,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新三民主义指导国民大革命的迅猛发展,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第二课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和新民主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
了解
2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主要论著
了解
3
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认识
【条目解析】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①实践: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了一系列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毛泽东走上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②理论:《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形成,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主要论著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集中地体现在《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
3.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建立和探索,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第三课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了解
2
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
了解
3
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认识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了解
【条目解析】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11月,在中央会议上,邓小平做了这个讲话,实际上成为开辟新时期道路的宣言书,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它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
2.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
(1)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年,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在途中,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改革开放和革命对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判断实践的标准等问题做了深刻的发言,称南方谈话。
(2)1992年,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1997年,中共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纲。
3.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4.江泽民在2000年春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一课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了解
2
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作品
了解
【条目解析】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经济建设的展开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2)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地位: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下的优秀作品
(1)文学创作出现繁荣盛况,涌现出一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如《红岩》、《红日》、《红旗谱》、《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创业史》、《谁是最可爱的人》、《雷锋之歌》等。
(2)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上甘岭》、《南征北战》、《英雄儿女》、《青春之歌》、《李双双》、《五朵金花》、《早春二月》等影片深受广大观众喜爱。《龙须沟》、《茶馆》、《蔡文姬》、《关汉卿》、《文成公主》等剧目受到群众的欢迎。具有民族特色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歌剧《洪湖赤卫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受到广泛赞誉,成为这一时期的艺术精品。
第二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改革开放新时期“三个面向”的提出
了解
2
《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了解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了解
【条目解析】
1.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1
2.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其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3.1980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相继制定颁行了《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初步建立起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
第三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新中国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
了解
2
新中国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成就
了解
【条目解析】
1.新中国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
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
1980年,中国向南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2003年,中国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五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了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2.新中国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成就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了解
2
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了解
【条目解析】
1.智者运动(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中叶——中国春秋、战国之交,“百家争鸣”局面已开始)
(1)背景:工商业的发展、民主政治的高峰、平民地位的提高、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实质:一场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3)关注的问题: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
(4)特点: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言辞和结论大胆而惊世骇俗;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尖锐地批判传统,敢于创新。
(5)主要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
(6)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如何理解?)
(7)意义: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苏格拉底(约前469—前399年,略晚于中国之孔子、略早于孟子,被成为“西方的孔子”)
(1)哲学地位: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和“智慧的化身”
(2)与智者运动的关系: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但在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方面,他与智者是一致的。
(3)主要哲学主张:“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注意理解)
(4)影响: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对理性的崇拜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影响到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们的思想。
第二课 人性的复苏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
了解
2
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
了解
3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认识
4
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思想
了解
【条目解析】
1.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
但丁:《神曲》,文艺复兴先驱;
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十日谈》,是最具有代表的作品。
2.莎士比亚
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
其主要作品有《哈姆雷特》等。
作品语言优雅流畅、情感丰富细腻、哲理深刻隽永,描写、抒发、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含义
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是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开始的。
4.马丁·路德的主要宗教思想
路德指出,人的灵魂的得救无须教士的中介,不能靠向教会购买赎罪券,而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路德主张人人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路德强调,《圣经》的目的是为了宣布基督徒是自由的,对基督徒来说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是基督的福音。《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路德的思想和主张引发了德国和欧洲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
第三课 理性与自由的启蒙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
了解
2
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探讨
【条目解析】
1.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
(1)背景:科学与知识的进步和西欧历史的变化。(近代科学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英国法国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等)
(2)时间:17——18世纪。
(3)内容:思想体系大致包括人文主义、进步的社会思想和历史观等几个方面,指出人类社会应该满足人类对自由和平等的要求。思想家都以理性为思想武器,将矛头指向封建主义,为推翻封建专制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和舆论的准备。
(4)开始:首先从英国法国开始,人后扩展到德国荷兰。
2.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把文艺复兴以来对人性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
(2)以人类的共同属性为前提,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人类社会应该满足人类自由和平等的要求。
(3)在反对基督教神权的基础上,反对整个封建制度,并为即将到来的资本主义社会提出种种政治设想。
(4)在“人是万物的尺度”和人文主义等传统的人文精神之外,又为人文精神增加了人的感情、个性、尊重自然和宽容等新的内容。
(5)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更加全面、完善,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作了进一步的规范。
第四课 主权在民的政治启蒙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主要主张
了解
2
卢梭、康德的自由民主思想
了解
【条目解析】
1.伏尔泰的观点
进步性: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学说,他认为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权利;反对君主专制;
局限性: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赞成“开明专制”。
2.孟德斯鸠的主要观点
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认为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三权为立法权(属于人民代表)、行政权(人民选举的机构)、司法权(独立于行政之外)。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3.卢梭的“主权在民”主张
代表作品《社会契约论》,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主张,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权力的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否则,人民就有权利通过暴力推翻他。
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封建王权,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制政体的蓝图,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4.康德:在卢梭“人生而自由”的基础上提出思想自由。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一课 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牛顿和经典力学
了解
2
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了解
【条目解析】
1.牛顿和经典力学
英国科学家牛顿,在研究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定量实验,得出惯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在笛卡尔的基础上总结出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牛顿的运动三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
2.爱因斯坦和相对论
1905年,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创立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都和物质的运动有关,随着物质运动的速度变化而变化。(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狭义相对论反映的物体告诉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1916年,他又把适用于匀速运动体系的狭义相对论推广到加速运动的参考系中,建立广义的相对论。空间是弯曲的,取决与引力场的强度。空间和时间是以物质存在的形式。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建立,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二课 追寻生命的起源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达尔文、赫胥黎及进化论观点
了解
【条目解析】
1.达尔文: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赫胥黎:1863年发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通过比较解剖学的研究,论证了“人的构造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进一步确立了人猿同祖论。
三课 人类文明的引擎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瓦特改良蒸汽机
了解
2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了解
3
爱迪生和他的发明
了解
【条目解析】
(1)瓦特改良蒸汽机
改良过程:①1769年,在纽可门蒸汽机汽缸后加上冷凝器,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②1782年设计出双向汽缸的蒸汽机,使热效率成倍增加。③1782年设计一套连杆曲柄传动装置,使蒸汽机提供的动力运动形式从直线往复运动变为旋转运动。
影响:瓦特改良蒸汽机使蒸汽机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历史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机时代。
(2)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3)爱迪生和他的发明
发明钨丝灯泡,改进电话,试验电车,发明留声机、电影放映机等。1882年在纽约创建了第一个发电站——纽约市珍珠街电厂,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
第四课 向距离挑战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了解
【条目解析】
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科技成果是电子计算机。
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至今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四个阶段。
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效率的信息传输被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
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第一课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拜伦、雨果及其代表作
了解
2
贝多芬及其代表作
了解
【条目解析】
1.拜伦、雨果及其代表作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以诗歌为主,拜伦是杰出的代表。拜伦诗中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也是最辉煌的作品是他的长诗《唐璜》。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著名小说{巴黎圣母院》将美与丑融为一体,抨击和讽刺了阴险与邪恶、赞美并歌颂了人类美好的心灵。而{悲惨世界》则是一部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作品。小说深刻地揭露了复辟后的法国封建王朝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和堕落。
2.贝多芬及其代表作
贝多芬(1770一1827)诞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城。他是一个承前启后式的人物,既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贝多芬一生中写的9部交响曲是其最辉煌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品。特别是《第三(英雄)交响曲》以及《第五(命运)交响曲》,都以英雄为主题,表达了斗争胜利后的快乐,激发着人们的斗志,激励着人们与命运斗争。
贝多芬后期的作品开始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更多地描绘了自然美景与人的心灵。《第六(田园)交响曲)中透着农村淳朴的田园气息。《第九(合唱)交响曲》则是贝多芬毕生努力的作品,是“音乐文学上最伟大的杰作”,除了交响曲外,贝多芬还谱写了32首钢琴奏鸣曲及协奏曲、弦乐四重奏。他在与命运抗争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不朽乐章,不愧为音乐史上的一代宗师。
第二课 碰撞与冲突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司汤达、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
了解
2
柴可夫斯基及其代表作《天鹅湖》
了解
3
凡高及其代表作《向日葵》
了解
【条目解析】
1.司汤达、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源于法国,司汤达和巴尔扎克是公认的经典作家。
1830年,法国作家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问世,标志着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也使司汤达成为了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善于揭露金钱社会中的罪恶与丑陋。他的许多著作,如《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高利贷者》等都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巴尔扎克将自己的作品合成了《人间喜剧》,其中包含九十多部小说。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写了二百多部作品,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顶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是托尔斯泰最重要的三部长篇巨著。托尔斯泰的作品充满了战斗力,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2.柴可夫斯基及其代表作《天鹅湖》 ,
俄国民族乐派音乐家中,成就最大的当推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柴可夫斯基一生创作了6部交响乐,10部歌剧,3部舞曲(《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以及大量的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被誉为“旋律大师”。
3.凡高及其代表作《向日葵》
凡高(1853——1890)荷兰伟大的画家,印象主义绘画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作品色彩极其强烈,富有个性,充满了火一样的热情,他被称为是“扑向太阳的画家”,代表作有《向日葵》、《星月夜》等。
第三课 打破隔离的坚冰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海明威、泰戈尔、鲁迅及其代表作
了解
【条目解析】
1.海明威、泰戈尔、鲁迅及其代表作
20世纪初,海明威(1899一1961)成为新一代美国文学的主要代表,开创了美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海明威是个传奇人物,他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大阳照旧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反战情绪,成为描写两次世界大战的名篇。其代表作《老人与海》通过描写人与自然的艰苦搏斗,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寓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看法。这种创作手法则被称为“冰山原则”。
泰戈尔(1861——1941)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
诗集《吉檀迦利》含意深远,清新美丽,使泰戈尔于1913年成为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余作品,如《新月集》、《飞鸟集》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著名诗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第四课 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考试条目】
序号
考试内容
要求
1
电影、电视艺术的诞生和发展
了解
2
摇滚音乐的发展
了解
【条目解析】
(1)电影、电视艺术的诞生和发展
电影艺术:①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反映人类第一部电影,宣
告了电影时代的到来。
②二战以后,电影艺术得到迅速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发展自己的
电影事业,最为突出的是美国好莱坞电影,在世界电影业中拥有十分强大的竞争力。
电视艺术: ①法国人塞列克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电视”这一名称。
②1926年英国工
程师贝尔德公开演示了他发明的机械扫描电视,并于1928年在伦敦与纽约之间进行电
视收发试验获得成功。
③1923年俄裔美国物理学家弗拉基米尔·兹沃尔金发明了电子
电视摄像管,并与1931年研制出了电子显像管。
④1954年,美国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
一台彩色电视机。
⑤20世纪70—80年代,电视实现了多路传输和卫星传播。
电影和电视艺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国家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2)摇滚音乐的发展
摇滚乐是20世纪后半期最具代表性的表现世界文化融合的音乐。它是美国黑人音
乐家的“节奏和布鲁斯”与美国白人的“乡村和西部音乐”两类音乐的融合。
摇滚乐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偶像是“猫王”普莱斯利(美国);“披头士乐队”(甲壳虫乐队)代表了摇滚乐在英国的成就。《四海一家》是一首传唱全球的摇滚乐歌曲。
最终答案:略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词汇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