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己的能力适应环境 作文素材

问题描述:

提高自己的能力适应环境 作文素材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3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走出去”
(适应时代的要求)
“走出去!”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众多商家渴盼“走出去”的心情也更加迫切.
在2001年的世界华商大会上,很多参会的中国内地企业家向记者表达了“走出去”的强烈意愿.山东省金王集团董事长温永林说,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在中国内地召开,使我们有机会在家门口认识了一大批在国外卓有成就的华商,向他们当面讨教,这为我们企业的下一步走出去战略打下了基础.上海南极人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祥也表示,他参会的惟一目的就是希望与从事服装行业的海外华商直接交流,谋求合作.
实际上,以家电企业为首的中国内地企业早就开始了“走出去”的历程.
迄今为止,格力在巴西建立了年产20万台的空调厂;小天鹅在俄罗斯建立了洗衣机厂;海尔在美国建立了年产50万台的冰箱厂;春兰、海信在巴西建立了空调厂;澳柯玛也准备在越南、埃及、巴西建立自己的冷柜厂……
面对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趋势,中国内地企业怎样才能有效地应对挑战,抓住机遇,使自己的企业真正成为全球化的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呢?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全球化战略,走出去,使“小泥鳅”变成“过江龙”呢?这是本次华商大会上国内很多企业家关心的共同话题.不同的人在这次会议上寻到的答案各不相同.
孙惠平的故事
(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孙惠平是天津第一纺织机械厂的下岗女工,6年前因肠穿孔和胆病做了两次大手术.面对企业的困难,看着那堆报销不了的医药单子,她坐卧不安.她曾尝试过好几份工作,但都因身体不适或环境局限而失败.后来,她到一个公办幼儿园打工,照看一个弱智班,但毕竟是打工族,受制约较多,最后,还是离开了那里.但是有3个家长仍把孩子送到她家,此举使她树立了信心,她决定在家里开办弱智幼儿学前班.6年来,她教育培养了近百名弱智儿童.他们中大多数人的智商,从刚入学的20左右提高到70左右,有90%的弱智儿童被各区的启智学校录取.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但是,总有我们能够做好的事情,能够适应的事情.
树木为何不能无限长高
(压力与适应)
世界上的树木,包括高132米的桉树、115米的红杉,为何不能无限长高呢?
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树木是适应环境的佼佼者.试想,如果树木无限地长高,那就要招来风折雷劈等横祸,还会造成阳光、氧、水、养料供给不足,并受到温度等限制.自身支撑能力也是大问题.拿支撑树身重量的树干来说,假设一棵树长度和直径都增加一百倍,其体积增加100万倍,重量也会增加同样的倍数,而树干的抗压力是跟截面积成正比的,即只能增加1万倍,因此,每立方厘米的截面积上要受到100倍的负载.显然,如果树干的几何形状始终跟原来的相似,树干就要被自身的重量压垮.因此,树木在适应外界环境的进化过程中,它的高度受到了限制.当然侧枝的生长也抑制了顶枝的生长.这就是树木为什么不能无限长高的原因.
攀登着的植物
(生存压力下的适应)
植物学家对阿尔卑斯山脉的植被考察之后,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最近100年来,许多高山上的植物品种正在增加,许多山底牧场上开放的花已经开到了海拔2000米的高山雪带上,而原先雪带上的植物则超过雪带向更高处攀登.植物学家研究了有关科学文献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气温逐渐升高,这些适宜在低气温环境里生长的植物为了寻找适宜的温度,不得不向更高的山上“攀登”.植物学家还发现,它们的生命力要比以前还强盛得多.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许多植物对自然界都有灵敏的反应,并且不断调整自身的生存状态.如干旱可让植物的根深扎于泥土中,风力大的地区的植物长势更牢固.生长快的植物材质松软,生长慢的植物材质坚硬.
植物的生命如此,人也一样.一个有成就的人往往要比一个普通人经受的痛苦多.很少有人能花很少的代价取得成功.
适应新岗位
(适应变化才会有所成就)
有一篇报道讲的是南沙守礁某部副政委陈安民转业后自主择业的故事.他是一位海军系统的老典型,找工作时几经周折没着落,只好在一座家属院当了门卫,但他照样起早贪黑尽职尽责地工作.后来他毛遂自荐,凭着自身过硬的素质,被广州远洋运输公司任命为远洋船的政委.陈安民在部队是一名团职干部,初回地方后没有了工作,反差之大、变化之大,完全可用“天壤之别”来比喻.但他不等不靠,不怨天尤人,而是发愤图强,从而再登人生理想之路.他的成功,正是适应新情况、正确对待新变化的结果.
正确对待这种变化,重要的是要有宠辱不惊的心态.一首歌中唱得好:“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在人生征途顺利的时候居安思危不得意,在人生不顺的时候多思进取不气馁.有了这样一种良好的心态,什么样的处境都能适应下来.再一点就是不可顾虑太多,比如待遇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这些虽然对我们的工作、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但相对于人生来说都不是主要的,更不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尽快适应新岗位,开拓事业,打开局面,让大多数人都觉得你行.有了这些,什么人际关系之类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壁虎长跑比赛”
(适者生存)
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认为,只有最能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法国科学家最近利用壁虎进行了一项有趣的“长跑比赛”实验,部分验证了“适者生存”理论.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科学家加利亚尔等人在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论文说,他们为400个刚出生的小壁虎举办了一场特殊的“长跑比赛”,以区分它们的体质.这些小壁虎必须在一个环形的跑道内不断跑圈,直至跑不动.科学家最后根据成绩将它们分成三组,冠军组的小壁虎平均能跑500秒,占多数的普通组的小壁虎平均成绩是350秒,还有16只小壁虎平均只跑了50秒,属于最差组.
科学家发现,一个月后,最差组的小壁虎由于体质太弱,全部陆续死亡,这与“适者生存”的理论相吻合.科学家还发现,如果环境更适宜、食物更充足,一些普通组的小壁虎后来也可以跑出冠军组的成绩.
加利亚尔说:“通过一年的观察,我们认为,和基因与体质强的壁虎有差别的普通组的壁虎仍然可以很好地生存,条件是周围环境要比较适合它们的生长,这一条件使它们可以弥补与体质强者的生存能力差距.”
春天的故事
(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经济特区的构想.从此,一曲振奋人心的《春天的故事》传遍中华大地.
党中央国务院经过认真的考察和权衡,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兴建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政策和灵活的措施,发挥它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和示范作用.
20多年以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一座美丽的现代化城市,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20多年以来,深圳生产总值年均递增31.2%.199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36.7亿元,人均35908元,外贸出口总额282.1亿美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84.8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占工业总产值的40.5%.深圳的发展为以后的改革开放树立了典范.
产业的生态环境
(选择最适合的环境)
在自然界中,每种生物的成长与之生存的环境总是息息相关的,南极企鹅、北极熊、非洲豹……相当多的动物都只能在特定的区域生存.而且,一旦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这些生物必须随之进化,否则将遭淘汰,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如候鸟迁徙,就是在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其实,在产业界,我们也能发现,产业的成长与产业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例如:计算机信息、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往往聚集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周围,而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则往往聚集在生产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
在汽车行业利润高涨的时候,各地纷纷将汽车产业作为本地的主导产业.而当钢铁生意不错的时候,许多地方又开始大兴钢铁业.其实,对许多地方来说,发展特色产品深加工业可能更适合本地的产业环境,可这样的产业却往往被视而不见.而有些地区,在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以后,满足于原有的发展模式,不去抓住机遇促进产业升级,发展的空间因而不断萎缩.
试用期
(适应性训练)
一家美资企业,总经理是一位国内培养的MBA.他对每一位新招进来的员工都规定最多三个月的试用期:第一个月是适应性培训,主要让新员工了解企业的产品、工作的流程以及他所在岗位的主要任务.第二个月他给每一个员工分配一项工作,工作内容及要求都写在一张纸上,他自己亲自讲解直到对方明白他的意图为止,然后他就不管了.第三个月才让新员工正式切入到实际工作中.他说试用期合格的人在以后的工作中都能适应.他认为理想的员工应该是:首先清楚自己要做的工作,其次就是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这样,你给他一个任务,当他明白你的意图后,你就可以放心地等待结果.
这位总经理的要求有普遍性,但是真正做到这一点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这里其实涉及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专业知识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其二是工作能力、接受能力和沟通能力;第三是对工作的热情和责任心.如果在这三个方面做好了,就一定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大炼钢铁的教训
(经济发展应该与客观规律相适应)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15年里中国在钢产量上赶上和超过英国,后来又提高指标,竟要求钢的产量在3年内赶上和超过英国.当时英国的钢产量是2000万吨,中国是500多万吨.
1958年8月,党中央又提出当年钢产量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当时距年底只有四个月,于是就掀起了大炼钢铁运动,全国建起上百个小高炉,全民上阵炼钢,正如彭德怀写的那样:“青壮炼钢去,收禾妇与姑.”为了炼钢,毁掉了不少山林,浪费了不少资源,还影响了农业、轻工业的生产,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到1958年底,钢的产量达到了1108万吨,但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违反经济发展的规律,片面地追求高速度,只能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巨大的损失.这个教训,永远值得我们牢记.
恐龙灭绝之谜
(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据今天7000万年到两亿年的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盛世,恐龙是那个时代地球的霸主,统治着海陆空三界.
恐龙刚刚出现时,就生活在一块古陆地上,那里是恐龙的乐园.可是到了侏罗纪,古陆地开始分裂,并且开始漂向不同方向,由于大陆漂移,在白垩纪晚期,恐龙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气温逐渐下降.
这样一来,像没有御寒装备和生理机能的恐龙这样的冷血动物就变得不能适应了,气候变冷体温就跟着下降,忍受不住寒冷就会死亡.它们的呼吸器官只适于对付湿热的空气.却对付不了变得又干又冷的空气.由于气候的改变,原来很茂盛的蕨类等裸子植物绝迹了,代之以能开花结果的被子植物.一到冬天,万物凋零,恐龙的食物出现了全面恐慌.在新的环境面前,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身体构造已经定型的恐龙,只能走上灭绝的道路.而能够进行冬眠的蛇、蜥蜴类,身上长毛能御寒并能躲进山洞避寒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和鸟类,却得以保存下来.
丁谓施工
(顺应自然)
传说宋真宗在位时,皇宫曾起火.一夜之间,大片的宫室亭榭楼台殿阁变成了废墟.为了修复这些宫殿,宋真宗派当时的晋国公丁谓主持修缮工程.当时,要完成这项庞大的建筑工程,面临着三个大问题:第一,需要把大量的废墟垃圾清理掉;第二,要运来大批木材和石料;第三,要运来大量新土.不论是运走垃圾还是运来建筑材料和新土,都涉及到大量的运输问题.如果安排不当,施工现场会杂乱无章,正常的交通和生活秩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丁谓研究了工程之后,制定了这样的施工方案:首先,从施工现场向外挖了若干条大深沟,把挖出来的土作为施工需要的新土备用,于是就解决了新土问题.第二步,从城外把汴水引入所挖的大沟中,于是就可以利用木排及船只运送木材石料,解决了木材石料的运输问题.最后,等到材料运输任务完成之后,再把沟中的水排掉,把工地上的垃圾填入沟内,使沟重新变为平地.简单归纳起来,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挖沟(取土)→引水入沟(水道运输)→填沟(处理垃圾).
这个施工方案,完全是顺应周围的一切,顺应自然环境,这样不仅节约了许多时间和经费,而且使工地秩序井然,使城内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不受施工太大的影响,因而确实是很科学的施工方案.
诸葛亮让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
(因地制宜)
三国时期,诸葛亮领兵平定了南中夷人(云南一带的少数民族)的叛乱后,想要任命当地的头人担任官吏来管理.有人就进言反对,诸葛亮说:“如果留下外地人在这里当官,就要留军队;留下了军队,军粮无法解决,这就是一难.我们刚刚打败夷人,他们有的父兄死在战场,留下外地人而没有军队保护,必然会有仇杀之类的祸患发生,这是二难.从前夷人常有废除或杀害朝廷官员的事,他们自己感到罪孽深重,留下汉人外地官员,也是始终不会得到他们拥戴的,这是三难.现在,我打算不留官员,不留军队,不运送粮食,是考虑到各项典章制度已经基本制定,社会秩序已得到初步整顿,夷汉之间大致可以相安无事了.”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hfftbj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