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下册第八课象征意义是什么

问题描述:

初二语文下册第八课象征意义是什么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1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在《日》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且对飞蛾、夸父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谈谈你的看法.
  重点把握:太阳是光和热的象征,飞蛾、夸父的行为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写飞蛾和夸父是为后文“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作铺垫.
  在《月》中,月亮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通过文章中的那些描写体会出来?
  “月的光是死的光”,既如此,作者在末尾处为什么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把握:“冷光”“死的光”应是对当时现实的影射,“姮娥奔月”应是作者所不屑的——孤寂凄冷的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对照两文可看出);但结尾处作者用“难道……吗?或许……”表达了作者对生者的期望——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姮娥奔月”的传说作者用疑问的语气寄托了自己的理想.
  《短文两篇》是巴金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散文诗.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炽热的青春气息.《日》表现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而《月》集中体现了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作者赞颂妲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妲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还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