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荀彧的品格特征,优秀品质以及实例.

问题描述:

有关荀彧的品格特征,优秀品质以及实例.
主要说一说荀彧有哪一些优秀的品质...和性格特征.?
还有一些他的历史典故...(不要百度百科上的.)?
以及翻译一下“公达,休若,友若,仲豫”这四个词的意思.?
三个问题...一个5分哦.必须全部答上才可以啊.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04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荀彧,字文若,豫州颍川颍阴县人;荀攸叔父.先为袁绍谋士,后投效曹操,参与军国决策,贡献颇大.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曹操忌恨,自杀身亡,被曹操追赠为敬侯.
  荀彧是最早投靠曹操的主要谋士.曹操开始十分信任荀彧,不亚于汉高祖刘邦信任留侯张良.后来荀彧听说曹操有称王之志,才发现曹操不是忠贞的汉臣,他心目中的“明公”不是这个样子.这是荀彧个人的人生悲剧.
  一 深谋远虑
  荀彧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深谋远虑,每每做大事情必先考虑其后的发展.早年其投于袁绍门下,因知袁绍终不能成大事遂与其侄荀攸投奔曹操.曹操在政治上、军事上由一个一般的割据武装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确立了最后三足鼎立的历史格局,可以说多半归功于荀彧的谋略.最能体现这点的是荀彧为曹操所做的三大决策,即建立稳定的根据地,迎汉献帝于许都,与袁绍进行官渡之战.曹操在占据兖州为根据地之后,为其父死于陶谦部下之手而耿耿于怀,举大军攻打徐州.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巩固了曹操的大后方.当听到陶谦病死,刘备做了徐州牧后,曹操又要起兵讨伐刘备.在这个关键时刻,荀彧谏曰:“昔高祖(刘邦)保关中,光武(刘秀)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今若取徐州,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吕布乘虚寇之,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得,明公安所归乎?今陶谦虽死,已有刘备守之.徐州之民,既已服备,必助备死战.明公弃兖州而取徐州,是弃大而就小,去本而求末,以安而易危也.”从这段谏词中可以看出荀彧目光长远,工于谋略.而后荀彧劝曹操迎汉献帝于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致使曹操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能以中央的名义进行征伐,在政治上掌握了主动权,为其讨伐诸侯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官渡之战前,曹操因为军力与粮草不济,萌生退兵避袁绍之锋锐的想法.正当犹豫不决之际,荀彧至书曹操提出:“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公今划地而守,
  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从而彻底稳定了曹操的开战之决心,于是有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基本统一北方.小说中荀彧尽管很少跟随曹操出现在战争第一线,却知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之外,不得不让人钦佩.
  二 清高正直
  荀彧为曹魏所建立的汗马功劳是有目共睹的.《三国演义》对荀彧的高超智谋也很崇敬,但因其身处曹魏集团,根于“尊刘贬曹”的思想作者给他安排了一个与正史不同的悲剧下场.据《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太祖年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他是病死的.但《三国演义》却写荀彧服毒身亡,被曹操害死:“彧也知操有杀己之心,托病止终寿春.乎曹操使人送饮食一盒至.盒上有操亲笔封记.开盒视之,并无一物.彧会其意,遂服毒而亡.”荀彧虽于曹魏集团的建立居功甚伟,却落得个被曹操逼死的下场,这也和他自身的性格是分不开的.荀彧为人高尚,生活勤俭,不贪图钱财.在从曹操的这些年中,曹操经常赏赐大量金银财帛,荀彧将所赐之物皆散给族人和朋友,家无余财.
  建安八年,曹操上表,封荀彧为万岁亭侯.正在担任尚书令的荀彧看到了曹操的表文.他非常谦虚,认为自己没有战功,把表压了下来.并让其侄荀攸在曹操面前多次推辞,曹操又写信给他说:“同你共事以来,你帮着纠谬辅政,荐举人才,提出计策,周密谋划,做得已很多了.立功不一定都靠作战,希望你不要推让.”荀彧不得已这才接受万岁亭侯的封爵.公元207年,随着荀彧功劳的累积,曹操增荀彧食邑千户,前后共计两千户.曹操觉得封赏得还不够,又要加封荀彧为三公的高官.荀彧淡泊名利,让侄子荀攸在曹操面前推辞了十几次,曹操才打消了念头.为官而不喜爵禄,这一品格已经让许多人折服,也足以使当代挖空心思捞钱谋晋升的官吏们汗颜.
  三 善谋略而不善谋身
  若仅仅只是为官清廉,为人正直,远远不足以让曹操对荀彧起恨,乃至狠下杀心.荀彧的悲剧在于他是忠于大汉的君子而非忠于曹魏的鹰犬.荀彧之死的导火线是他反对曹操称魏公.建安十七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荀彧认为:“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此言一出,曹操心里必定是深深怨恨,虽当时无所行动,却早已谋划除掉荀彧.荀彧之所以会说出这种不合时宜的言论,是因为他的个人政治理想是匡扶天子,维护汉室,中兴大汉王朝.当初投入曹操手下尽心扶持,也是为了将来的某一天曹操能清君侧、勤王事,尽心辅国.称公一事,表面上是一个官位之争,实际上是“扶立汉室”与“自立为王”两种思想在斗争.晋封魏公,那曹魏与汉朝廷就是国与国的平行关系了.既然他是汉朝的忠心臣子那就一定不能让曹操压迫皇帝,行篡权窃国之事.如此明知无法阻止曹操称公,也必须进言反对,以全自己尽忠汉室的一片良苦之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一高风亮节,不失为当时士大夫的典范,无愧于后世对 他无双国士的称赞.荀彧善谋略却不善谋身,清正高洁的品格使他得罪了不少贪官恶吏,甚至得罪自己的顶头上司——曹操.当曹操还将其视为“吾之张良”时,尚可安身立命;而当他成为曹操的眼中钉肉中刺之时,他便失了在曹魏立足的资本.所以,在收到曹操送的食盒而内空无一物时,他也意识到了,主公心中已经没有自己的地位了.那荀彧的死也就显得理所当然了,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此时的曹操天下已二得其一,且帐下谋士如云,要你老迈的荀文弱何用.
  下面解释一下这句话:
  陈群:“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
  荀彧,字文若.
  荀攸, 字公达,辈分上是荀彧的侄子.
  荀衍,字休若,荀彧三兄.
  荀谌,字友若,
  荀悦,字仲豫,东汉史学家、政论家,荀彧的从弟.
  陈群的意思是说,这几个人的才华现在是无敌了,没有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人.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