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发展是否一定要经过五个阶段?要求,800字以上.大哥大姐,

问题描述:

人类社会发展是否一定要经过五个阶段?要求,800字以上.大哥大姐,
第一阶段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第二阶段是奴隶社会,第三阶段是封建社会,第四阶段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五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0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学说”
一说起马克思的史学思想,人们马上就会想起“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学说”——即认为人类社会必然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种五阶段发展模式:这也是大学之前我们一直所被灌输的理论,我们也对此毫不质疑,对马克思也是无比崇敬;而到了大学之后,谈到马克思主义史学时,老师们都常常是一种不屑的态度,尤其是爱拿“五阶段说”为证.其实,“五阶段说”是后人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一种误读,不具备充分的文本依据.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分期理论比较明确的应该是“三阶段”,即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个人的全面发展三个阶段.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并没有确定的文字表明人类的发展要经历五种社会形态.“五阶段说”是后人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一种阐释,发轫于前苏联.1919年,列宁在《论国家》中将人类社会的发展概括为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农奴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再加上当时苏联已经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共五种社会形态,同时强调了这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在世界历史上具有普遍意义和规律性.1938年,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将这一观点进一步明确化了,并将五种生产关系看作是依次递进的.由于历史的原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本身就带有浓重的苏俄色彩.因此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从一开始就也把“五阶段说”作为理论界阐述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演进规律的基本法则,而再加上政治、意识形态的需要,这一理论不仅具备学术权威,更有很高的政治地位.
坚持“五阶段”论者的文本依据主要有二:一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分析了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形式,一些学者据此认为这是马克思“五阶段”论的雏形,其中的部落所有制就是原始社会的所有制形式,古代公社所有制就是奴隶社会的所有制形式,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就是封建社会的所有制形式,加上当时存在的资本主义所有制以及未来的共产主义所有制,正好是五种所有制形式.二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五阶段”论者认为,这段文字所表述的四种生产方式再加上共产主义生产方式,正好是五种生产方式,而亚细亚的生产方式,在这里被理解为原始社会生产方式的代名词,这句话也被界定为“五阶段说”的经典表述.
但是,如果深入研究马克思的相关著作会发现,马克思在这里所表述的并非人们所认为的五种社会形态的构想,更无意将其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社会发展图式.一句“大体说来”已经从文字上表明,马克思并无意将他的结论作为世界发展的唯一图式,而只将其看作基于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得出的大概认识.把这一概说上升为不容质疑的权威“规律”实在是后人和马克思开的一个玩笑.马克思本人更从不认同这一点.早在1877年,他就对俄国的米海诺夫斯基把一种类似于五形态说的历史分期模式强加到自己名下表示了明确的反对:“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
从8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及意识形态的淡化,越来越多的学者突破“五阶段说”的束缚,从更广阔的视角、用更深入的思考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人们发现,长期以来被奉为经典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也许只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一种误读,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本意相去甚远.但这种理论却已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认为这是马克思的观点,并因此而不能够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及其史学家,更严重的是这种现象在大学老师,尤其是历史专业老师中还十分普遍.
相反,马克思对于人类历史的分期理论比较明确的是三大社会形态,即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个人全面发展三个阶段.
马克思最早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问题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在这部著作里,他以“异化劳动”揭示私有制的产生和消亡过程.认为人的本质就在于自由自觉的劳动,人在野蛮状况下以自己直接需要的量为生产的尺度,劳动产品不多于直接需要,因而没有交换;而一旦出现了剩余产品,进而产生交换,异化现象就开始了;正是异化劳动的不同形式决定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阶段.以异化劳动为根据,马克思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未发生异化劳动的阶段、劳动异化阶段、异化劳动被扬弃的阶段.这三个阶段对应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前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阶段和共产主义阶段,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雏形.
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写成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第一次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其社会发展理论也趋于成熟.他们指出:“分工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这就是说,分工的每一个阶段还根据个人与劳动的材料、工具和产品的关系决定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据此,马克思以生产工具、分工和所有制发展的不同阶段为依据,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然产生的所有制形式,即前资本主义社会,其特征是:各个个人受自然界的支配;通过家庭的、部落的或者地区的联系而结合在一起;所有者可以依靠个人关系,依靠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共同体来统治非所有者.这一阶段马克思又将其划分为部落所有制阶段、古代公社所有制阶段和封建所有制阶段.第二阶段是文明创造的所有制形式,即资本主义社会,其特征是:个人受劳动产品的支配;互不依赖,联系仅限于交换;所有者必须通过货币实现对非所有者的统治.第三阶段是共产主义阶段,“只有在这个阶段上,自主活动才同物质生活一致起来,而这点又是同个人向完整的个人的发展以及一切自发性的消除相适应的.同样,劳动转化为自主活动,同过去的被迫交往转化为所有个人作为真正个人参加的交往,也是相互适应的.联合起来的个人对全部生产力总和的占有,消灭着私有制.”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完成了对社会形态发展阶段的概括:“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可见,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再到《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划分历史发展阶段的思路是一致的,都是从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入手,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参照系,将其与之前的社会形式相对立,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相对立.他从主体角度作出的“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个人的全面发展”三大社会形态的划分,正是对这一价值取向的完整阐释.
因此,在新时期,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从事与历史有关工作的人,有必要更有责任来重新对包括史学理论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貌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而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真阅读原始文本,尤其是在作出结论之前.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一道物理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