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乡】中,作者运用大量的对比;人物描写的对比.仔细阅读这些对比描写,体会这种写法在刻画人物性格

问题描述:

在【故乡】中,作者运用大量的对比;人物描写的对比.仔细阅读这些对比描写,体会这种写法在刻画人物性格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12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故乡》运用了大量的对比:
一、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对比:
少年——天真活泼,健康勇敢,无忧无虑
中年——麻木迟钝,悲哀痛哭.
1、外貌对比:
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 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淳朴天真,令人可爱可亲).
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 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 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 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的折磨,使人怅然、悯然).
2、动作、语态对照:
少年闰土:巧于雪地罩捕鸟雀,敢于月夜叉刺狡猹;“我”短短的一问,甚至 “我”没有问,闰土便说出了许多“天下的新鲜事”,将心中的话尽情倾吐(聪明勇敢,活泼开朗).中年闰土:说话前的神态,欢喜——凄凉——恭敬;共说七句话,前六句用断 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况 ;说话后的神态,“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 石像一般.”(迟疑麻木,痛苦难言).
3、对“我”的态度的对照:
少年闰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情真意切,亲密 无间).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被封建礼教所牢牢束缚)对生活的态度的对照
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猹、拾贝、观潮……(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着热 情和希望).中年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生活绝望)
二、年轻时的杨二嫂与中年的杨二嫂的对比:
1、 年轻时:年轻美丽,人称“豆腐西施”,因她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
2、 中年:“凸颧骨,薄嘴唇”“细脚伶仃的圆规”;自私、尖刻、贪婪、势力,爱搬弄是非.
通过对比,突出了杨二嫂的可悲、可怜、可气、可恨.
年青时的美,成了获取利益的手段;美貌不再时,她把任何东西都当作获取利益的手段.
三、环境对比:
1、小说中现实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形成对比.
眼前的故乡是一幅荒村图:天气是阴晦的,冷风呜呜地响,苍皇的天底下横着几个萧索的乡村.
(这幅荒村图生动地显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农村的衰败景象,也衬托了“我”的悲凉心境.)
以前的故乡是那样美丽:“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样描写倾注了“我”对故乡、对童年生活、对少年闰土的无比深厚的感情.)
故乡景物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旧中国农村日益衰败的趋势,也为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对比创造了非常适宜的环境.
所有这些对比起到刻画人物形象、深化小说主题的作用.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